分页导航
🏠 返回题库列表
3.刑事诉讼法题库
共 454 题,第 9 页(每页显示 50 题)
问题 401:下列人员可以适用取保候审的是()。
A、王某涉嫌危险驾驶罪,可能被判处拘役
B、李某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C、田某涉嫌诈骗罪,但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D、吕某涉嫌交通肇事罪,但正在怀孕,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知识点:NULL
问题 402:下列关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王某涉嫌盗窃一案中,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执行
B、在刘某涉嫌渎职一案中,检察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执行
C、在赵某涉嫌贪污一案中,检察机关决定监视居住的,由检察机关执行
D、在吴某涉嫌非法持有毒品一案中,在审查起诉阶段需要监视居住的,由检察机关决定并执行
确认
答案:A,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该法第74条规定: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知识点:NULL
问题 403:下列()犯罪,办案机关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
A、危害国家安全
B、恐怖活动
C、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D、毒品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知识点:NULL
问题 404:蒋某现场目击一起凶杀案件。事后,侦查人员找到蒋某取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蒋某有义务作证
B、蒋某有权要求公安机关保障自己的安全
C、蒋某有权要求就自己因作证支出的交通费等损失予以补偿
D、蒋某有权要求公安机关保障自己近亲属的安全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1)《刑事诉讼法》第62条第1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蒋某目击案情,故有义务作证。(2)《刑事诉讼法》第63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保障自己及其近亲属的安全。蒋某是证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自己及其近亲属的安全。(3)《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蒋某就作证带来的交通费等损失有权要求司法机关补偿。
知识点:NULL
问题 405: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人员有作证资格的是()。
A、目击凶杀案的能辨别是非,能正常表达的7周岁儿童
B、讲述嗅到气味情况的聋人
C、处于正常状态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D、被告的父亲证明被告没有作案时间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选项中,被告的父亲作为被告一方无罪辩护的证人,可以具有作证资格。
知识点:NULL
问题 406:在刑事诉讼中,下列人员不能作为证人的有()。
A、精神上有缺陷,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B、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C、当事人的近亲属
D、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
确认
答案:A,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知识点:NULL
问题 407:证人在刑事案件侦查期间的权利包括()。
A、要求侦查人员回避
B、对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
C、要求侦查机关保障其本人和家人安全
D、拒绝作证
确认
答案:B,C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14、62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9条。
知识点:NULL
问题 408:何某亲眼目睹了两名歹徒抢劫一辆出租车的过程。歹徒被抓获后,侦查人员找到何某询问,何某有权()。
A、要求公安机关对作证支出的交通费予以补助
B、以记不清楚为由拒绝提供证言
C、要求司法机关保障自身的安全
D、要求司法机关保障自己近亲属的安全
确认
答案:A,C,D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62、63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9、70条。根据法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知识点:NULL
问题 409:下列非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的是()。
A、侦查人员采用刑讯逼供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供述
B、侦查人员暴力逼取的证人证言
C、侦查人员威胁证人作证后,据此找到的凶器
D、收集物证、书证虽不完全符合法定程序,但侦查人员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确认
答案:A,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知识点:NULL
问题 410:某局刑警大队侦查人员张某、王某在办理一起抢劫案件时,先后对犯罪嫌疑人杨某、朱某进行了讯问,因杨某拒不交代犯罪事实,即采取不让其睡觉的体罚方法获取了杨某的口供。按照杨某的口供,张某、王某在杨某家中提取了抢劫所用的匕首,并根据杨某供述的抢劫地点调取了被抢劫银行的监控录像,其间,侦查人员张某发现该案的犯罪嫌疑人朱某系自己的初中同学,遂要求回避。本案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是()。
A、按照杨某的供述提取到的匕首
B、朱某的讯问笔录
C、杨某的讯问笔录
D、按照杨某的供述,调取的银行监控录像资料
确认
答案:A,B,D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50、52、56条。选项由于是侦查人员通过体罚方式取得的言辞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知识点:NULL
问题 41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证据应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这意味着()。
A、用以定案的所有证据必须查证属实
B、用以定案的所有证据之间不存在矛盾
C、用以定案的所有证据已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已能够完全证明全部的证明对象
D、运用全案证据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任何其他合理怀疑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6条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认定的案件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知识点:NULL
问题 412:小刚是一名17周岁的职业高中学生,国庆节放假期间,他潜入某单位办公室,窃得笔记本电脑3部。在公安机关对此案进行侦查时,下列内容属于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的是()。
A、小刚盗窃的作案手法
B、小刚的年龄
C、小刚盗窃电脑的价值
D、小刚家庭管教情况
确认
答案:A,B,C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6条规定: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一)犯罪行为是否存在;(二)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三)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五)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六)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七)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八)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选项不属于必须查明的事实。
知识点:NULL
问题 413: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的是()。
A、犯罪嫌疑人甲具有自首情节
B、犯罪嫌疑人乙被他人胁迫参加犯罪
C、犯罪嫌疑人丙出于泄愤而实施故意杀人
D、犯罪嫌疑人丁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5条规定:“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一)犯罪行为是否存在;(二)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三)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五)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六)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七)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八)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项甲的自首情节和项乙被他人胁迫的情节属于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项丙为泄愤而杀人属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项丁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属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上述情节均属于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
知识点:NULL
问题 414:办理刑事案件中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A、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B、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
C、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
D、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5条规定:“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一)犯罪行为是否存在;(二)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与其他情节;(三)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五)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六)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七)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八)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知识点:NULL
问题 415: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A、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
B、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C、犯罪嫌疑人的责任
D、犯罪嫌疑人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5条规定: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一)犯罪行为是否存在;(二)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三)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五)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六)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七)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八)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知识点:NULL
问题 416: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下列证据材料,可以作为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证据的是()。
A、制假的工具
B、电脑内的电子出货记录
C、对查获物品的检验报告
D、制假现场勘验笔录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0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或者依法调取的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勘验笔录、检查笔录等证据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属于物证,属于电子数据,属于鉴定意见,属于勘验笔录。
知识点:NULL
问题 417: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应当是()。
A、证明案件事实存在与否的各种证据
B、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C、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的公民有客观充分提供证据的条件
D、通过合法程序取得的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知识点:NULL
问题 418:下列有关刑事诉讼中收集、调取证据的规则表述正确的是()。
A、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
B、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
C、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书证原件及其内容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D、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时,可拍摄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内容的照片、录像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1条规定: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保管、处理或者依法应当返还时,才可以拍摄或者制作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内容的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物证的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经与原物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为真实的,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能证明其真实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原物的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不能反映原物的外形和特征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该规定第62条规定: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使用副本或者复制件。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经与原件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为真实的,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能证明其真实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书证原件及其内容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知识点:NULL
问题 419:办理刑事案件中,关于辨认说法正确的是()。
A、辨认应当在不少于两名的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
B、多人对同一对象进行辨认的,应当个别进行
C、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可不受数量限制
D、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1)《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0条第1款规定,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0条第2款规定,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3)《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1条第2款规定,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限制。(4)《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知识点:NULL
问题 420:下列有关辨认的表述正确的是()。
A、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B、一名辨认人对2名以上被辨认人进行辨认时,必须分别对被辨认人进行辨认
C、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
D、辨认只能公开进行
确认
答案:A,C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1条规定: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第250条规定: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可见,多名辨认人时,需要由辨认人个别进行,而多个被辨认人时,是可以一起辨认的。第253条规定: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第25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知识点:NULL
问题 421:在侦查过程中,需要对犯罪嫌疑人林某进行辨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林某的辨认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
B、辨认应当由侦查人员小刘主持,并邀请2名见证人参加
C、3名辨认人在辨认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
D、对王某的照片进行辨认时,应当不少于10张照片
确认
答案:A,B,C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49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第250条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第251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知识点:NULL
问题 422: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组织辨认时须遵守的规定包括()。
A、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B、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10人
C、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
D、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10件
确认
答案:A,C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1条规定: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
知识点:NULL
问题 423:下列关于辨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
B、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C、对辨认过程必须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D、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
确认
答案:A,B,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0条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第253条规定: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知识点:NULL
问题 424:万某和赵某都是某酒店的房客,某日在酒店大堂发生争执,进而动起手来,万某用水果刀将赵某扎伤,赵某当场死亡。酒店报案后,公安机关侦查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将万某抓获。侦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当()。
A、对犯罪现场进行勘验、检查
B、对赵某的尸体进行检查
C、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大堂经理作为见证人
D、扣押杀人用的水果刀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1)《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08条规定,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及时提取、采集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生物样本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10条规定,公安机关对案件现场进行勘查不得少于2人。勘查现场时,应当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大堂经理与本案无关,可以作为见证人。(3)《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22条第1款规定,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但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水果刀可以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需要进行扣押。
知识点:NULL
问题 425:下列关于刑事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安机关为破获一起特大贩毒团伙,其采取控制下交付方式取得的证据不能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B、甲、乙共同抢劫被抓获。甲供述说“乙在这次抢劫前还杀了丙”。此为犯罪嫌疑人供述或辩解
C、某市公安机关根据商场电子监控系统拍摄的图像资料破获一盗窃团伙,电子监控系统拍摄的图像资料属于视听资料
D、某诈骗案的QQ聊天记录显示了诈骗的过程,该QQ聊天原始记录属于电子数据
确认
答案:C,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项属于甲的检举揭发材料,不是对本次所犯案件的供述或辩解。《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64条规定:公安机关依照本节规定实施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知识点:NULL
问题 426:下列材料可以作为证据的有()。
A、指纹鉴定意见
B、测谎结论
C、现场勘查笔录
D、侦查工作方案
确认
答案:A,C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知识点:NULL
问题 427:下列属于书证的是()。
A、某强奸案中,在犯罪嫌疑人的住处搜查到的笔记本,其中记载着其作案经过及对被害人的描述
B、某贪污案中,为查明账册涂改人而进行鉴定的笔迹
C、某故意伤害案中,证人书写的书面证词
D、某走私淫秽物品案中,犯罪嫌疑人非法携带的淫秽书刊销售记录册
确认
答案:A,D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50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56条。书证是指以其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有关情况的文字材料。凡是以文字来记载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采用各种符号、图案来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对待证事实具有证明作用的物品都是书证。书证从形式上来讲取决于它所采用的书面形式,从内容上而言取决于它所记载或表达的思想内涵与案情具有关联性,因此能够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知识点:NULL
问题 428:王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王某委托律师陈某担任辩护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某在辩护中得知王某准备杀死被害人,对此情况有权予以保密
B、陈某帮助王某毁灭证据,应当由办理王某案件的公安机关对陈某涉嫌犯罪的案件立案侦查
C、陈某可以向公安机关了解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况
D、陈某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要求会见王某,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保证陈某48小时内见到王某
确认
答案:C,D
解析:(1)《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辩护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有权予以保密。但是,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54条规定,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2)《刑事诉讼法》第44条第2款规定,辩护人实施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由办理辩护人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3)《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47条规定,辩护律师向公安机关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将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以及当时已查明的该罪的主要事实,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变更、解除强制措施,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等案件有关情况,告知接受委托或者指派的辩护律师,并记录在案。(4)《刑事诉讼法》第39条第2、3款规定,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48小时。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本案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侦查机关许可。
知识点:NULL
问题 429: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享有的权利是()。
A、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B、可以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
C、可以向犯罪嫌疑人核实有关证据
D、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不被监听
确认
答案:B,D
解析:(1)《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2)《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3)《刑事诉讼法》第39条第4款规定,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
知识点:NULL
问题 430: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享有的权利有()。
A、可以为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B、可以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
C、可以向犯罪嫌疑人核实有关证据
D、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不被监听
确认
答案:A,B,D
解析:(1)《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2)《刑事诉讼法》第39条第4款规定: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正确。
知识点:NULL
问题 431:殷某是一起敲诈勒索案的被害人。关于殷某的诉讼权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有权要求不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行为
B、如公安机关不立案,有权要求告知不立案的原因
C、对作为证据使用的鉴定意见,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D、如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111、112、148、180条。
知识点:NULL
问题 432:甲因涉嫌恐怖活动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拘留后,如有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可以暂不通知其家属
B、在追捕过程中,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对犯罪嫌疑人的手机进行定位
C、在侦查期间,会见委托的辩护律师的,应当经过侦查机关批准
D、如果其不通晓汉语,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9条、39条、85条、150条。
知识点:NULL
问题 433:在某县公安局对一起抢劫案件的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孙某聘请的辩护律师李某提出,本案的侦查人员张某与被害人钱某是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关系密切,申请其回避。刑警队队长立即停止了张某的侦查工作,张某为了避免别人的闲话,立即退出了侦查活动,后刑警队队长经审查认为不属于法定回避的理由,驳回了回避申请。接着被害人钱某提出申请公安局局长回避,理由是公安局局长与犯罪嫌疑人的父亲是老战友,关系密切,上级公安机关作出了回避决定。本案在回避程序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无权独立提出回避申请
B、对公安局局长的回避决定,不应由上级公安机关作出
C、不应以对张某的回避申请不符合法定理由为由,驳回回避申请;张某的回避申请符合法定理由,应当作出回避的决定
D、对侦查人员张某的回避决定作出前,不应停止张某的侦查工作,张某也不应立即退出侦查活动,且对张某的回避,刑警队队长无权决定
确认
答案:B,C,D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29、31、32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30、33、36、39条。错误的理由是,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知识点:NULL
问题 434:赵某、钱某合伙诈骗李某人民币2万元,某县公安局甲、乙、丙、丁四名侦查人员共同办理本案。其中应当回避的是()。
A、甲,是赵某的父亲
B、乙,是钱某的哥哥
C、丙,在参与本案侦查工作前,曾担任过本案的证人
D、丁,在办理本案过程中接受钱某父亲的宴请和2条香烟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29、30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30、31条。甲乙丙丁四人都符合回避的条件,应当予以回避。
知识点:NULL
问题 435:谢某和朋友聚餐时与邻桌的林某发生争执,并用茶壶将林某打伤,致林某左眼失明,经鉴定属重伤。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谢某提出该案侦查人员吴某是被害人林某的舅舅,要求其回避,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吴某应当立即暂停相关的侦查活动
B、对吴某的回避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C、对吴某的回避决定作出前,吴某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D、吴某在回避决定作出前进行的诉讼活动一律有效
确认
答案:B,C
解析:参见《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30、33、36、37条。选项错误,侦查人员回避决定作出前所进行的诉讼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决定的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知识点:NULL
问题 436:下列刑事诉讼参与人,不能要求其回避的有()。
A、证人
B、辩护人
C、鉴定人
D、翻译人员
确认
答案:A,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该法第32条规定: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知识点:NULL
问题 437:下列情形中,公安机关可以在职责范围内并案侦查的是()。
A、某县公安局办理路某故意伤害案,发现其同时涉嫌邻县一起抢夺案
B、某县公安局办理陶某盗窃案,经侦查发现了陶某父亲事前参与犯罪策划,并在事后销赃
C、某县公安局办理赵某、郑某抢劫案,发现赵某抢劫后逃往邻县,又因盗窃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D、杨某为了抢劫银行而盗窃某工厂保卫科枪支,并将枪存放在朋友陈某家中避风头,3个月后将枪取走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条第2款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在职责范围内并案侦查:①一人犯数罪的;②共同犯罪的;③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还实施其他犯罪的;④多个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的。A项中,犯罪嫌疑人路某一人犯数罪,可以并案侦查。B项中,犯罪嫌疑人陶某和其父亲共同实施盗窃犯罪,可以并案侦查。C项中,犯罪嫌疑人赵某、郑某共同犯罪,犯罪嫌疑人赵某还实施其他犯罪的,可以并案侦查。D项中,犯罪嫌疑人杨某盗窃枪支,后将枪支存放在陈某家中,两人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可以并案侦查。
知识点:NULL
问题 438:下列情形,公安机关可以在职责范围内并案侦查的是()。
A、一人犯数罪的
B、共同犯罪的
C、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还实施其他犯罪的
D、多个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的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在职责范围内并案侦查:(一)一人犯数罪的;(二)共同犯罪的;(三)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还实施其他犯罪的;(四)多个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的。
知识点:NULL
问题 439:下列案件中,属于地方公安机关管辖的有()。
A、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
B、民航飞机内发生的刑事案件
C、铁路建设施工工地发生的刑事案件
D、列入武装警察部队序列的公安警卫部门人员的犯罪案件
确认
答案:C,D
解析:参见《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3、25、27、29条。
知识点:NULL
问题 440:下列刑事案件,应当分别由铁路、交通、民航公安机关管辖的是()。
A、铁路、交通、民航系统的机关、厂、段、院、校、所、队、工区等单位发生的刑事案件
B、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工作区域内和列车、轮船、民航飞机内发生的刑事案件
C、铁路沿线、水运航线发生的盗窃或者破坏铁路、水运、通信、电力线路和其他重要设施的刑事案件
D、铁路、交通系统的内部职工在铁路、交通线上工作时发生的刑事案件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参见《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3、24、25条。
知识点:NULL
问题 441:关于立案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都由纪检监察部门管辖
B、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C、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犯有“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应当告知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D、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还涉嫌应被提起公诉的犯罪时,应将新发现的罪案同原自诉案件合并审理
确认
答案:B,C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19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4、173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由检察院立案侦查。D选项错误在于法院应当将公诉案件移送有侦查权限的机关。
知识点:NULL
问题 442:下列案件不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是()。
A、暴力取证案
B、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
C、隐瞒境外存款案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19条。
知识点:NULL
问题 443:下列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有()。
A、受贿罪
B、职务侵占罪
C、合同诈骗罪
D、非法经营罪
确认
答案:B,C,D
解析:参见《刑事诉讼法》第19条。
知识点:NULL
问题 444:甲被拘留后,公安机关发现其无犯罪事实,应当()。
A、将甲释放,并且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
B、由办案部门制作撤销案件报告书,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C、立即释放甲,发给释放证明书
D、由办案部门负责人签发释放证明书,直接释放甲
确认
答案:B,C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3条规定:经过侦查,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一)没有犯罪事实的。第184条规定:需要撤销案件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的,办案部门应当制作撤销案件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报告书,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决定撤销案件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时,原犯罪嫌疑人在押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书。
知识点:NULL
问题 445: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时,侦查机关应当()。
A、撤销案件
B、中止诉讼
C、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并发给释放证明书
D、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应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
确认
答案:A,C,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第94条规定,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3条规定:经过侦查,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六)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第184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撤销案件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时,原犯罪嫌疑人在押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书。
知识点:NULL
问题 446: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共同盗窃案件,其中有4名犯罪嫌疑人:甲、乙、丙、丁。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对4名犯罪嫌疑人的处理错误的是()。
A、公安机关认为甲在共同盗窃过程中情节轻微,不认为是犯罪,但是觉得这种处理结果不宜由自己作出,准备侦查完毕后移送给检察机关,建议其作出不起诉决定
B、乙已被逮捕,但是查明其真实年龄是15周岁,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撤销了乙涉嫌的案件,将其释放,但未通知批准逮捕的检察机关
C、丙被取保候审,经过鉴定,丙系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公安机关认为丙未被逮捕,因此可以不必解除取保候审,侦查终结后由检察机关最终处理
D、丁被逮捕,在羁押过程中因突发急病死亡,公安机关将其盗窃赃物返还被害人
确认
答案:A,B,C
解析:A选项错误在于公安机关应当对甲作出终止侦查决定;B选项错误在于应当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C选项错误在于应当对丙解除取保候审,终止侦查。
知识点:NULL
问题 447:下列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甲盗窃邻居一头耕牛,20年后甲到公安机关自首
B、乙将偷自己钱包的人打成重伤
C、丙抢劫后开车逃跑,发生交通事故死亡
D、丁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确认
答案:A,C,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④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⑥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A项中虽然没有给出具体金额,但是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追诉时效为20年。甲盗窃耕牛,20年后肯定已过追究时效,不应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B项中乙将偷钱包的人打成重伤,不属于正当防卫,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C项属于犯罪嫌疑人死亡,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D项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形。
知识点:NULL
问题 448:被害人张某向甲地公安机关举报李某涉嫌敲诈勒索犯罪,甲地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乙地公安机关。乙地公安机关如果作出撤销案件决定,则应当在3日以内告知()。
A、李某
B、张某
C、李某所在单位
D、甲地公安机关
确认
答案:A,B,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5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撤销案件决定后,应当在三日以内告知原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以及案件移送机关。公安机关作出终止侦查决定后,应当在三日以内告知原犯罪嫌疑人。
知识点:NULL
问题 449:公安机关在侦查下列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撤销案件的是()。
A、甲寻衅滋事,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B、乙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C、丙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D、犯罪嫌疑人丁案发后死亡
确认
答案:A,C,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3条规定:经过侦查,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一)没有犯罪事实的;(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四)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五)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六)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知识点:NULL
问题 450: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对于公民报案,不予立案的情形是()。
A、犯罪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B、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C、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D、没有犯罪事实的
确认
答案:A,B,C,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知识点:NULL
上一页
下一页
gsc@ly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