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导航
🏠 返回题库列表
6.法律基本概念题库
共 37 题,第 1 页(每页显示 50 题)
问题 1:守法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其既包括受法律约束,也包括积极作为行使权利。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守法,不单是指消极、被动的遵守法律,也指根据法律授权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行使权利的行为。
知识点:守法的含义
问题 2: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是其一大特征。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案件的发生是引起司法活动的前提。
知识点:司法的含义
问题 3: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均由国务院决定如何适用。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立法法》第95条第1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因此,本题错误。
知识点:法律的适用
问题 4: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立法法》第95条第1款第3项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知识点:法律的适用
问题 5: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应当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立法法》第92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知识点:法律的适用
问题 6: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但只适用于本经济特区。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立法法》第90条第2款规定,“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因此,本题正确。
知识点:法律的适用
问题 7: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立法法》第8条第5项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第9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知识点:我国的立法权限-涉及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
问题 8: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除法律、法规外,还包括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等。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法的形式,以往也被称为法的渊源,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等。
知识点:我国的法律形式-法律的种类
问题 9:法律由法律规范组成,其基本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责任。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法律的基本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知识点:法的特征-基本内容
问题 10:党的政策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我国法的正式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公约、协定等。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包括习惯、判例、政策。党的政策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属于非正式渊源。因此,本题错误。
知识点:我国的法律渊源
问题 11:法的规范作用不包括()。
A、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
B、判断、衡量人的行为合法与否的评价作用
C、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教育作用
D、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关系的调整作用
确认
答案:D
解析:法的规范作用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五种。
知识点:法的作用-法的规范作用
问题 12:张某过马路闯红灯,司机李某开车躲闪不及将张某撞伤,法院查明李某没有违章,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判李某承担10%的赔偿责任。关于本案,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正式的法的渊源
B、违法行为并非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根源
C、李某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D、李某所承担的是一种竞合的责任
确认
答案:D
解析:责任竞合是指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事责任,这些民事责任被数个法律规范调整,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在民法中,责任竞合常常表现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
知识点: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后果
问题 13:张某在城市街道上以滋扰方式乞讨,因不满民警态度生硬,在民警查处过程中暴力抗法。经媒体报道,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民警的执法行为具有权威性
B、民警执法不仅要合法,还要强调公平合理,其执法方式应让一般社会公众能够接受
C、如果老百姓认为执法不公,就有奋起反抗的权利
D、守法是公民的义务,民警执法不当,可以采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暴力抗法显然是不对的
确认
答案:C
解析:《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知识点: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后果
问题 14: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A、相互渗透
B、相辅相成
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确认
答案:C
解析:从法的表现形式来看,每一种法的形态或形式都从属于统治阶级立法的道德要求;法的变更、修改也是因统治阶级体现其统治的道德需要而进行的。
知识点: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和道德
问题 15:下列有关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违章停车,暴力抗拒民警检查,并将其打成轻伤,则其除承担行政责任外,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B、甲、乙双方签订一份买卖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甲应在合同签订后3日内向乙交付面粉10吨,在履行期内,乙享有民事权利而甲承担民事义务
C、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其他基本法律都据此制定,所以,触犯了刑法中强制性规定的行为都是违宪行为,要承担违宪责任
D、民事责任属于法定责任,因此不允许当事人协商免除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知识点:法律责任的含义-种类
问题 16: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法的效力,即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通常,法的效力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的效力,即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些文件在经过法定程序之后也具有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反。但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适用法律的结果而不是法律本身,因此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知识点:法律效力的含义
问题 17: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裁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立法法》第95条第1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知识点:法律的适用
问题 18: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裁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确认
答案:B
解析:《立法法》第94条第2款规定,“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知识点:法律的适用
问题 19: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确认
答案:A
解析: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会表示不同的含义,但不能因此得出法律没有确定性的结论。确定性、明确性是现代法律的突出特点,法律语言同样是非常精确的。
知识点:法律的适用、法律渊源、
问题 2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确认
答案:C
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识点:我国的立法权限-根本政治制度
问题 21:下列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的是()。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评价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确认
答案:C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知识点:我国的立法权限-独立行使职权
问题 22: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
C、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
D、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确认
答案:D
解析: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知识点:我国的法律形式-根本法和普通法
问题 23: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防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对实施《消防法》作出了具体规定。关于该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立法解释
B、该办法属于《消防法》的下位法
C、该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D、该办法对《消防法》进行了体系解释
确认
答案:B
解析: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原则,亦即当不同等级的主体制定的法律发生冲突时,等级高的主体制定的法的效力高于等级低的主体制定的法。
知识点:我国的法律形式-法律的适用
问题 24:下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的法律冲突是()。
A、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
B、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C、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
D、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确认
答案:B
解析:《立法法》第94条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知识点:我国的法律形式-法律的适用
问题 25: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只能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由规章规定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确认
答案:D
解析:《立法法》第82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知识点:我国的法律形式-法律的起草
问题 26: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不包括()。
A、习惯
B、判例.
C、政策
D、国际惯例
确认
答案:D
解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包括习惯、判例、政策。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是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知识点:我国的法律形式
问题 27: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
B、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确认
答案:C
解析:《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知识点:我国的法律形式-立法机关
问题 28:下列关于道德和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
B、法是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道德则没有强制力
C、法与道德相伴而生并将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同走向消亡
D、法与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
确认
答案:D
解析:道德既调整人的行为也调整人的心理,比法的范围广。任何社会规范都是有强制力的,道德也不例外。但是法律具有外在的强制力,道德是内在的。道德不是同法相伴而生的,在法消亡之后还将继续发展。
知识点:法的概念-道德和法
问题 29:公安机关执法的基本原则是()。
A、依法行政
B、讲求效能
C、公平合理
D、严厉打击
确认
答案:A,B,C
解析:执法的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2)讲求效能。行政机关应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讲究效率,主动有效地行使其权能,以取得最大的行政执法效益。(3)公平合理。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当权衡多方面的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适度。
知识点:执法的含义
问题 30: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时代的特征,体现了改革开放的要求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统一而又分层的结构特征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确认
答案:D,C,A,B
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改革开放的要求,具有统一而又分层的结构特征,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知识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问题 3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有()。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B、权利是义务的前提
C、权利和义务有各自的范围和限度
D、权利与义务是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要素,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处于法律关系的统一体中
确认
答案:D,C,A
解析:权利和义务作为两个对立统一的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们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它们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与发展为条件,不存在一方是另一方前提的问题。
知识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问题 32:关于法律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体现了法律责任归责的责任法定原则
B、我国《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体现了法律责任归责的公正原则
C、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其犯罪行为经过5年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这违反了法律责任归责的公正原则
D、在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时候不应考虑任何经济成本
确认
答案:A,B
解析: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合理原则等。罪刑法定体现了责任法定原则,法律适用的平等体现了公正原则。诉讼时效是效益原则的体现。同时效益原则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知识点: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后果
问题 33: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
B、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C、承担法律责任即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
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确认
答案:D,B
解析:法律制裁只是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此外,还有肯定性的法律后果。法律制裁都因法律责任而生。
知识点: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后果
问题 34: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C、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D、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确认
答案:C,D,B,A
解析:《立法法》第88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第92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知识点:法律的适用
问题 35:根据《立法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B、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C、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D、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确认
答案:B,D,A,C
解析:《立法法》第88条第2款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第91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第94条第2款规定,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第97条第3项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知识点:法律的适用
问题 36:法的基本特征有()。
A、法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C、法以权利与义务为其主要内容
D、法是一种对被统治阶级适用的规范
确认
答案:B,C,A
解析: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是意志和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法的概念中体现了法的特征。
知识点:法的概念-法的特征
问题 37:下列关于法的适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B、法的适用是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
C、法的适用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
D、法的适用的对象极为广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称为法的适用的对象
确认
答案:C,B,D,A
解析:法的适用,也称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知识点:法的概念和特征-法的适用
上一页
下一页
gsc@ly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