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导航
🏠 返回题库列表
2.刑法题库
共 936 题,第 14 页(每页显示 50 题)
问题 651:关于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与强迫他人吸毒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中的“他人”仅限于已满14周岁的人
B、非法在牛奶中加入毒品而提供给婴儿饮用的,不成立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而成立强迫他人吸毒罪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强迫他人吸毒的,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D、强迫未成年人吸毒的,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确认
答案:B,D
解析:《刑法》第353条第3款规定: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未成年人不仅限于已满14周岁的人。(2)由于婴儿没有独立意识,非法在牛奶中加入毒品,婴儿对该牛奶没有抵抗的意识,故属于强迫他人吸毒。根据《刑法》第353条第2款规定,构成强迫他人吸毒罪。(3)《刑法》第353条第2款规定: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知识点: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
问题 652:下列关于毒品犯罪说法错误的是()。
A、甲14周岁走私毒品,应当以走私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B、乙走私海洛因0.5克,数量较小,不构成犯罪
C、丙的孩子1周岁,经常晚上吵闹,为了止哭,甲就在其喝的牛奶中加入了平时自己吸食的毒品制液让其喝,甲的行为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
D、丁在自己家中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同时又向其兜售毒品,其行为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贩卖毒品罪,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D,A,C,B
解析:选错误,走私毒品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岁;选错误,走私毒品无论多少都要追究刑事责任;选不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而是强迫他人吸毒罪;选容留他人吸毒罪被贩卖毒品罪吸收。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强迫他人吸毒罪
问题 653:下列行为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是()。
A、向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数量大的
B、向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数量大的
C、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数量大的
D、以牟利为目的,向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的精神药品,数量大的
确认
答案:B,D,C
解析:《刑法》第355条第1款规定: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知识点: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问题 654:王某在街头贩卖毒品海洛因被抓获,当场收缴海洛因50克。根据王某交代,王某还有200克海洛因和20万贩卖毒品的资金放在其表哥李某家中,托李某保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B、王某贩卖毒品罪的毒品数量为250克
C、李某构成窝藏毒品、毒赃罪
D、李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确认
答案:C,A,B
解析:《刑法》第347条第2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10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选择性罪名,对同一宗毒品实施了两种以上犯罪行为,并有相应确凿证据的,应当按照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并列适用罪名,毒品数量不重复计算。对同一宗毒品可能实施了两种以上犯罪行为,但相应证据只能认定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行为,认定其他行为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只按照依法能够认定的行为的性质适用罪名。对不同宗毒品分别实施了不同种犯罪行为的,应对不同行为并列适用罪名,累计计算毒品数量。《刑法》第349条第1款规定: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非法持有毒品罪
问题 655:韩某因走私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刑满释放两年后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请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韩某的行为()。
A、属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
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D、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加重处罚
确认
答案:C,A
解析:《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知识点:累犯、毒品再犯
问题 656:下列行为,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吸食毒品
B、走私毒品
C、持有毒品
D、制造毒品
确认
答案:B,D
解析:根据《刑法》第347条第1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问题 657:下列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从重处罚的是()。
A、教唆未成年人运输毒品
B、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
C、引诱未成年人吸食毒品
D、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毒品
确认
答案:A,B,C
解析:《刑法》第347条第6款规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第353条第3款规定: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问题 658:吴某购买了50克海洛因。某日宋某来到吴某家,吴某对宋某说:“这种粉末很提神,且能健体。”免费提供宋某吸食了一些。后来宋某再次来到吴某处,要求在其家中吸食毒品,吴某同意。吴某构成()。
A、欺骗他人吸毒罪
B、容留他人吸毒罪
C、非法持有毒品罪
D、贩卖毒品罪
确认
答案:A,C,B
解析:(1)《刑法》第353条规定,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9条规定,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予立案追诉。吴某编造毒品具有提神健体的功效,欺骗宋某吸食,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2)《刑法》第354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1条规定,提供场所,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两次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吴某提供场所并容留宋某吸食毒品两次,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3)《刑法》第348条规定,非法持有海洛因10克以上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吴某持有50克海洛因,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4)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3款规定,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即为贩卖毒品。吴某购买毒品自己吸食,并免费提供他人吸食,不属于贩卖行为,不构成贩卖毒品罪。
知识点:欺骗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贩卖毒品罪
问题 659:关于毒品犯罪,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甲非法种植罂粟300株,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B、乙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但在收获前自动铲除,对其可以免除处罚
C、丙非法种植罂粟100株,被公安民警发现后强制铲除,但丙拒不铲除,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D、丁非法种植罂粟100株,被公安人员发现强制铲除后,又种植了200株,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确认
答案:C,B,D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7条第1款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非法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的;(二)非法种植大麻五千株以上的;(五)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六)抗拒铲除的。第3款规定: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不予立案追诉。
知识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问题 660:下列行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是()。
A、种植罂粟600株的
B、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C、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抗拒铲除的
D、种植大麻3000株的
确认
答案:B,A,C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7条第1款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非法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的;(二)非法种植大麻五千株以上的;(五)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六)抗拒铲除的。
知识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问题 661:毒犯甲在街头贩卖毒品时被抓获,甲交代自己还有尚未卖掉的500多克海洛因和贩毒所得赃款8万多元在情妇乙处隐藏。乙对此矢口否认,后公安民警在乙处当场查获上述毒品、赃款。关于甲、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有()。
A、甲构成贩卖毒品罪
B、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C、乙构成窝藏、隐瞒毒品、毒赃罪
D、乙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确认
答案:C,A
解析:《刑法》第349条第1款规定: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知识点:贩卖毒品罪、窝藏、隐瞒毒品、毒赃罪
问题 662: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了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对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确认
答案:B,D,C
解析:《刑法》第347条第1款规定,贩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1)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3款规定,“贩卖”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甲以自己吸食毒品为目的,不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购买毒品,不构成贩卖毒品罪。如购买毒品数量达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2条规定的数量标准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乙以贩卖为目的,购买毒品,构成贩卖毒品罪。(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4款规定,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对代购者以贩卖毒品罪立案追诉。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无论是否牟利,都应以相关毒品犯罪的共犯立案追诉。丙以牟利为目的,为甲代购用于自己吸食的毒品,构成贩卖毒品罪;明知乙、丁实施贩卖毒品罪,仍为乙与丁居间介绍,构成贩卖毒品罪。(3)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3款规定,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即为贩卖毒品。丁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构成贩卖毒品罪。
知识点:贩卖毒品罪
问题 663:甲、乙系表兄弟,感情很好,甲答应送给乙一些毒品。某日甲给另一城市的乙邮寄了海洛因10克,公安人员在甲家抓获甲时又当场从甲身上查获海洛因30克,甲称此毒品是从云南买来的。甲的行为构成()。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运输毒品罪
C、贩卖毒品罪
D、窝藏毒品罪
确认
答案:A,B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5款规定:本条规定的“运输”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采用携带、寄递、托运、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非法运送毒品的行为。第2条第3款规定,本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占有、携带、藏有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毒品。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
问题 664:甲在一邮局内采取特快专递的方式给在M国的乙邮寄海洛因50克,被人发现并举报。当日下午,甲在其租住的宾馆内被公安民警抓获,当场从其身上搜出海洛因15克,经查,此为甲购买后用于自己吸食。甲的行为构成()。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运输毒品罪
C、贩卖毒品罪
D、走私毒品罪
确认
答案:A,D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2款规定:本条规定的“走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将其运输、携带、寄递进出国(边)境的行为,以走私毒品罪立案追诉,正确。第2条第3款规定,本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占有、携带、藏有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毒品。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
问题 665:关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非法持有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持有”仅限于本人持有,不可能通过他人持有毒品
C、“持有”仅限于行为人对毒品拥有所有权而持有
D、为了贩卖毒品而持有毒品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C,A,B,D
解析:(1)根据《刑法》第348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200克以上不满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满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2)“持有”不仅限于本人持有,也可能通过他人持有毒品。“持有”是对毒品具有实际占有或支配的状态和事实。(3)为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而持有毒品的,属于想象竞合,应从一重罪处罚,故只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知识点:非法持有毒品罪
问题 666: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单位可以成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主体
C、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不另成立妨害公务罪
D、运输毒品罪仅限于在境内运输毒品,而不包括从境外运往境内和从境内运往境外
确认
答案:A,D,B,C
解析:根据《刑法》第347条第1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正确。第5款规定,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正确。第2款第3规定: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正确。另外,如果是从境外运往境内和从境内运往境外则成立走私毒品罪。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问题 667:甲、乙均为吸毒人员,且关系密切。乙因买不到毒品,多次让甲将其吸食的毒品转让几克给乙,甲每次均以购买价转让毒品给乙,未从中牟利。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贩卖毒品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B、贩卖毒品罪以获利为要件,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C、甲属于无偿转让毒品,不属于贩卖毒品,故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D、甲只是为乙吸食毒品提供帮助,《刑法》没有将吸食毒品规定为犯罪,故甲不成立犯罪
确认
答案:D,B,A,C
解析:根据《刑法》第347条第1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3款规定,本条规定的“贩卖”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本题中,甲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客观上也存在犯罪行为,虽然其贩卖毒品未营利,但并不影响其构成犯罪。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问题 668:下列行为应当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的是()。
A、甲明知乙制造毒品而为其生产了一批醋酸酐
B、丙明知丁制造毒品而为其运输了一车乙醚
C、戊明知己制造毒品而为其购买了一批三氯甲烷
D、庚明知辛制造毒品而为其销售了一批库存的即将过期的三氯甲烷
确认
答案:D,C,A,B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第41条对《刑法》第350条第2款作了修改,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生产、买卖、运输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知识点: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罪
问题 669:违反国家规定,携带()进出境,情节较重的,构成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罪。
A、醋酸酐
B、乙醚
C、三氯甲烷
D、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配剂
确认
答案:A,B,D,C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第41条对《刑法》第350条第1款作了修改,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运输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配剂,或者携带上述物品进出境,情节较重的,构成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罪。
知识点:走私制毒物品罪
问题 670:下列情形属于非法行医罪的客观行为的是()。
A、甲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
B、乙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
C、丙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
D、家庭接生员丁实施家庭接生医疗行为
确认
答案:C,A,B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一)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三)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四)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五)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选分别符合上述条文第1、第2和第3规定,选中家庭接生员丁某未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不属于“未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
知识点:非法行医罪——行为认定
问题 671:下列情形构成非法组织他人卖血罪的是()。
A、组织卖血人次较多的
B、组织卖血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的
C、组织未成年人卖血的
D、被组织卖血的人的血液含有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的
确认
答案:B,C,D,A
解析:根据《刑法》第333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52条的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组织卖血三人次以上的;(二)组织卖血非法获利二千元以上的;(三)组织未成年人卖血的;(四)被组织卖血的人的血液含有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五)其他非法组织卖血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本题系对上述规定的原文考查。
知识点:非法组织卖血罪——追诉标准
问题 672:甲厂系一村办企业,在一经济纠纷中败诉,法院判决甲厂应赔付乙公司人民币50万元。判决生效后,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干警到甲厂执行时,厂长王某和该村村长李某纠集上百名村民、职工围攻执行干警,法院车辆被砸,执行人员被打,公务证件被撕毁,干警被扣押7个多小时。在本案中,关于王某和李某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和李某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B、王某和李某构成妨害公务罪
C、王某和李某构成共犯
D、王某和李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应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B,C
解析:根据《刑法》第31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王某和李某构成妨害公务罪,且二者具有共同故意,又共同实施了妨害公务的行为,构成共犯。
知识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和妨害公务罪的界限。
问题 673:甲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被执行人乙2万元,利用职权妨害法院针对乙做出的判决的执行,致使判决无法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B、甲涉嫌受贿罪
C、对甲应数罪并罚
D、对甲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确认
答案:D,B,A
解析:根据《刑法》第313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执行人通谋,利用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又有上述拒不执行判决行为的,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知识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罪数问题
问题 674:被告人王某决定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抢在判决书生效前将法院查封的2万余斤苹果转卖他人,致使判决无法执行。关于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B、涉嫌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
C、同时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和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择一重处
D、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确认
答案:B,D
解析:根据《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本题判决书还未生效,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刑法》第314条,构成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主观为故意。
知识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界限
问题 675: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包括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等所作的裁定。
A、支付令
B、生效的调解书
C、仲裁裁决
D、公证债权文书
确认
答案:B,C,A,D
解析:根据《刑法》第313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效的调解书、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所作的裁定属于该条规定的裁定。
知识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裁定的种类
问题 676:曹某系个体商贩,某日曾与其一起服过刑的高某找到他,拿出3万元现金让曹某为其保管。当曹问“是什么钱”时,高某做了一个“偷”的手势,让其不要多问。半个月后,高某取走2万元,数日后交给曹某一个塑料纸包,说是“白面”(毒品),找到买主就取走。后高某被公安机关查获。按其交代,公安民警从曹某处起获毒品和剩余的1万元现金。经核实,高某交给曹某的3万元现金确系盗窃所得。曹某的行为构成()。
A、窝藏毒品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确认
答案:C,A
解析:《刑法》第312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第349条第1款规定: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构成窝藏毒品罪。曹某明知高某交给他的是盗窃所得以及贩卖的毒品,仍为高某进行窝藏,其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窝藏毒品罪。
知识点: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问题 677:甲将乙打致轻微伤。乙在住院期间通过丙找到医生丁,要求其扩大自己的伤口长度,并伪造了病历,因而导致乙的法医鉴定为轻伤,后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几日后,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事实真相。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构成伪证罪
B、丁不构成伪证罪
C、丁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D、丁不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确认
答案:C,B
解析:根据《刑法》第305条和《刑法》第307条,丁不符合伪证罪的主体要件,只是伪造了病例,对导致法医做出错误的法医鉴定起到了帮助作用。因此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知识点:伪证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问题 678:下列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等传输赌博视频、数据,组织赌博活动,属于《刑法》规定的“开设赌场”行为的是()。
A、张某建立赌博网站并接受投注
B、李某建立赌博网站并提供给他人组织赌博
C、王某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并接受投注
D、赵某参与赌博网站利润分成
确认
答案:C,A,D,B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规定,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等传输赌博视频、数据,组织赌博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303条第2款规定的“开设赌场”行为:①建立赌博网站并接受投注的;②建立赌博网站并提供给他人组织赌博的;③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并接受投注的;④参与赌博网站利润分成的。选中,张某建立赌博网站并接受投注,符合法律规定的开设赌场行为;选中,李某建立赌博网站并提供给他人组织赌博,符合法律规定的开设赌场行为;选中,王某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并接受投注,符合法律规定的开设赌场行为;选中,赵某参与赌博网站利润分成,符合法律规定的开设赌场行为。
知识点:开设赌场罪
问题 679:下列关于赌博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规定的“开设赌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周边地区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吸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主要客源,构成赌博罪的,可以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C、明知他人实施赌博犯罪活动,而为其提供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直接帮助的,以赌博罪的共犯论处
D、通过赌博或者为国家工作人员赌博提供资金的形式实施行贿、受贿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赌博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确认
答案:B,A,C
解析:(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开设赌场”。(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周边地区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吸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主要客源,构成赌博罪的,可以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的规定,明知他人实施赌博犯罪活动,而为其提供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直接帮助的,以赌博罪的共犯论处。(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的规定,通过赌博或者为国家工作人员赌博提供资金的形式实施行贿、受贿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知识点:赌博罪、共犯、贿赂犯罪——行为认定
问题 680:下列人员,构成赌博罪,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A、甲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B、乙组织国家工作人员赴境外赌博
C、丙组织未成年人参与赌博
D、丁开设赌场吸引未成年人参与赌博
确认
答案:C,B,A,D
解析:根据《刑法》第30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实施赌博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的规定从重处罚:(一)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二)组织国家工作人员赴境外赌博的;(三)组织未成年人参与赌博,或者开设赌场吸引未成年人参与赌博的。选符合上述条文第1规定,选符合上述条文第2规定,、选符合上述条文第3规定。
知识点:赌博罪——从重处罚
问题 681:周某路上遇到素不相识的徐某,看其不顺眼,进行挑衅辱骂,并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向徐某刺了一刀,致其轻伤。周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罪
B、寻衅滋事罪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确认
答案:C,B
解析:(1)《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周某的辱骂、持刀刺人的行为主观上系明知,并积极追究危害后果,属直接故意;(2)《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从周某的具体情节考察,周与被害人素不相识,无故辱骂,持刀伤害对方,符合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不属于故意伤害罪。。
知识点:寻衅滋事罪
问题 682:下列行为,情节恶劣,可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随意殴打他人
B、恐吓他人
C、追逐、辱骂他人
D、拦截、恐吓他人
确认
答案:B,D,A,C
解析:《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知识点:寻衅滋事罪
问题 683:以下行为构成编造虚假信息罪的是()。
A、甲致电某航空公司,谎称该公司某航班上被安放了炸弹,导致某航班紧急迫降
B、乙通过短信传播当地小学发生砍杀学生事件的谣言,导致大批学生家长涌向学校,教学活动被迫中断
C、丙看到国外发生疑似邮寄炭疽病毒进行恐怖袭击的新闻,遂用粉笔末冒充炭疽病毒向本市多个政府机关寄送,致使当地政府采取紧急防疫措施,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D、丁在人流高峰期挤不上地铁,情急之下大喊:“有人拿刀砍人啦!快跑啊”,引发群体恐慌,多人受伤入院治疗,地铁公司被迫紧急疏散乘客,地铁运输一度中断
确认
答案:A,D,B
解析: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4号)第2条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一)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二)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三)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四)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五)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六)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中丙使用粉笔末冒充炭疽病毒进行投放,属于投放虚假的传染病病原体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知识点:编造虚假信息罪
问题 684:下列行为构成犯罪的是()。
A、甲为他人组织国家司法考试作弊提供作弊器材
B、乙为实施高考作弊,向他人出售司法考试的试题、答案
C、丙代替他人参加高考
D、丁找他人代替自己参加高考
确认
答案:C,A,D,B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284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284条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知识点:组织考试作弊罪、代替考试罪
问题 685:下列行为构成犯罪的是()。
A、甲使用伪造的居民身份证,情节严重
B、乙使用伪造的护照,情节严重
C、丙使用变造的社会保障卡,情节严重
D、丁盗用他人的驾驶证,情节严重
确认
答案:A,C,B,D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280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280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知识点: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
问题 686:下列行构成犯罪的是()。
A、甲伪造居民身份证
B、乙伪造护照
C、丙变造社会保障卡
D、丁买卖驾驶证
确认
答案:C,A,B,D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280条修改为:“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知识点: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
问题 687:关于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的案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学历、学位证明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定罪处罚
B、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贩卖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
C、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贩卖的,以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
D、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购买、使用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
确认
答案:A,B
解析:根据《刑法》第280条,构成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构成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刑法不处罚购买和使用的人。
知识点: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
问题 688:以下行为中应以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的有()。
A、伪造、变造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行使行政管辖权的临时性机构的公文、证件
B、伪造、变造国家机关颁发的野生动物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等公文、证件构成犯罪
C、伪造、变造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书
D、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
确认
答案:A,B,C
解析:根据《刑法》第280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伪造、变造、买卖政府设立的临时性机构的公文、证件、印章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伪造、变造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行使行政管辖权的临时性机构的公文、证件的,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构成伪造、变造身份证件罪。
知识点: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诈骗罪
问题 689:李某为了对张某实施诈骗而伪造驾驶证,并用伪造的证件诈骗张某钱物2万余元。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李某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
B、李某涉嫌诈骗罪
C、对李某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D、对李某应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定罪处罚
确认
答案:C,A,B
解析:根据《刑法》第266条,李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80条,李某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二者是牵连关系,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是手段,实施诈骗是目的,择一重罪处罚。
知识点: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和诈骗罪
问题 690:甲模仿了有权签发机动车行驶证负责人丁的签字后,签发了5本机动车行驶证,交给乙,乙将该5本机动车行驶证分别卖给了不同的买家,案发后,甲、乙二人到案。对甲、乙二人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A、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定罪处罚
B、对乙的行为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定罪处罚
C、对甲的行为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D、对乙的行为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
确认
答案:A,B
解析:根据《刑法》第280条,模仿有权签发证件的负责人手迹签发证件的,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论处;买卖的证件,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伪造的。
知识点: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
问题 691:王某假冒人民警察,称能找关系把李某(女)的弟弟(因盗窃被逮捕)放出来,李某信以为真,王某即趁机多次和李某发生性关系。后王某的身份被李某识破,王某不顾李某反抗多次将其奸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构成招摇撞骗罪
B、王某构成强奸罪
C、对王某以招摇撞骗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
D、王某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应从重处罚
确认
答案:C,A,B,D
解析:(1)《刑法》279条第1款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构成招摇撞骗罪。王某假冒人民警察,以能够找关系帮李某将其被逮捕的弟弟放出来为由,多次和李某发生性关系,谋取非法利益,构成招摇撞骗罪。(2)《刑法》第236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构成强奸罪。王某以能够找关系帮李某将其被逮捕的弟弟放出来为由,多次和李某发生性关系,两人基于互相利用,不应认定为强奸罪。但是,王某的身份被识破后,其不顾李某反抗多次将其奸淫,构成强奸罪。(3)招摇撞骗行为发生在前,强奸行为发生在王某的身份被识破后,应数罪并罚。(4)《刑法》第279条第2款规定: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以招摇撞骗罪从重处罚。
知识点:招摇撞骗罪
问题 692:甲、乙、丙、丁四人共谋弄钱,该四人伪造了警官证等证件后,在宾馆和洗浴中心附近守候,见有成年男性出来就向该人出示证件,称其在宾馆和洗浴中心实施了嫖娼的非法活动,对其进行罚款,先后有10余人交纳“罚款”共计5000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构成招摇撞骗罪
B、甲、乙、丙、丁构成诈骗罪
C、甲、乙、丙、丁属于共同犯罪
D、对甲、乙、丙、丁应当从重处罚
确认
答案:C,A,D
解析:(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关于抢劫罪与相似犯罪的界限第1款规定: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联防人员,以抓卖淫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为名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定性,行为人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招摇撞骗罪从重处罚;因此本案构成招摇撞骗罪,不构成诈骗罪;(2)《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甲、乙、丙、丁属于共同犯罪;(3)《刑法》第279条第二款规定: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知识点:招摇撞骗罪
问题 693: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
A、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他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
C、冒充高干子弟
D、冒充党员、团员、烈士子弟
确认
答案:B,A
解析:《刑法》第279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的身份非国家工作人员。
知识点:招摇撞骗罪
问题 694:下列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A、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B、多次实施诈骗的
C、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的
D、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伙同他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逃避合法债务的
确认
答案:C,A,D
解析:(1)《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277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5款:“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因此正确;(2)《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358条修改为:“组织、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3)《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307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307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
知识点:从重处罚的适用
问题 695:故意阻碍()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妨害公务罪的规定处罚。
A、审判机关依法执行审判
B、检察机关依法执行检察
C、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
D、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
确认
答案:D,C
解析:《刑法》第277条第4款规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本条针对的是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错误,正确。
知识点:妨害公务罪
问题 696:甲走私香烟被缉私人员发现,为逃避抓捕,其驾驶船只猛撞缉私艇,致使2名缉私人员掉入海里受轻伤。甲的行为构成()。
A、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B、妨害公务罪
C、故意伤害罪
D、过失伤害罪
确认
答案:A,B
解析:《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知识点:妨害公务罪
问题 697:下列关于罪名认定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出于泄愤报复,纠集3名同伙毁坏农田灌溉设备,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B、刘某因对村干部不满,毁坏村里用于集体生产的机器设备,造成经济损失20000元,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C、王某因与邻居产生过节,故意砸坏邻居家的汽车,造成其邻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孙某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共电信设施,造成公私财物损失10000元,孙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确认
答案:A,C,D
解析:(1)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公通字〔2008〕36号)第34条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二)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四)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选中张某行为符合上述条文第3规定,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选说法正确。选中刘某行为符合上述条文第1规定,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公通字[2008]36号)第33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选中王某行为符合上述条文第1规定,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选说法正确。选中孙某行为符合上述条文第1规定,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知识点: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行为认定
问题 698:某小区收费供暖,但温度只有11度左右,甲的孩子(9个月)经常被冻病。甲多次找物业都不能给解决,有一天晚上甲和朋友(一个小区的)喝酒回来就去锅炉房找锅炉工,理论一番无果,一气之下把锅炉室的配电柜表砸碎,将变压器毁坏,导致整个小区供暖中断,并将烧锅炉的乙打成轻伤。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应当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C,D,B
解析:根据《刑法》第275条、第276条的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在行为上有相似之处,毁坏机器设备破坏经营的同时,必然毁坏公私财物。但是,二者仍有本质区别,破坏生产经营罪采用毁坏机器设备等手段破坏生产经营,是为了达到自己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的不法目的;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目的就是将公私财物加以毁坏,使其部分甚至全部丧失价值或使用价值。甲某毁坏机器设备破坏经营,是为了泄愤的目的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同时,甲某殴打乙致轻伤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知识点:破坏生产经营罪;故意毁坏财物罪——行为认定
问题 699:敲诈勒索构成犯罪的基本行为要件包括()。
A、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数额较大的
B、2年内敲诈勒索3次以上的
C、1年内敲诈勒索3次以上的
D、携带凶器敲诈勒索的
确认
答案:B,A
解析:(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正确。(3)《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携带凶器敲诈勒索不是该罪的构成要件错误。
知识点:敲诈勒索罪
问题 700: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当地基本标准的50%确定的情形包括()。
A、1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B、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C、对残疾人敲诈勒索的
D、冒充新闻工作者敲诈勒索的
确认
答案:C,A,B,D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1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当地基本标准的50%确定。
知识点:敲诈勒索罪
上一页
下一页
gsc@ly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