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导航
🏠 返回题库列表
2.刑法题库
共 936 题,第 18 页(每页显示 50 题)
问题 851:李某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李某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的时候,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李某的盗窃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B、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应当定为抢劫罪
C、李某返回作案现场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对李某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B,D,A
解析:(1)《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李某实施盗窃但因能力不强目的未达到,属未遂;(2)《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李某行为已转化为抢劫罪;(3)《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李某返回作案现场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但未进入实行阶段就被查获,属于犯罪预备错误,李某的行为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实行数罪并罚。
知识点:犯罪未遂、犯罪预备、数罪并罚
问题 852: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犯罪应当数罪并罚的有()。
A、暴力抗拒缉私的
B、收买被拐卖妇女后强奸被拐卖妇女的
C、绑架撕票的
D、故意杀害被保险人骗保的
确认
答案:D,A,B
解析:(1)《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277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2)《刑法》第241条第4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3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3)《刑法》第239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不属于数罪并罚,不选;(4)《刑法》第198条第2款规定:有前款第四、第五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知识点:数罪并罚的适用原则
问题 853: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
A、甲因盗窃罪被起诉,在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未指控的3次盗窃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元、3万元、5万元
B、乙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贿2万元的罪行
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
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
确认
答案:C,B
解析:(1)《刑法》第69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甲只有一罪,不是数罪并罚,丁前罪已执行完毕,不需数罪并罚。(2)《刑法》第71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都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发现新罪或漏罪,应数罪并罚。
知识点:数罪并罚的适用原则
问题 854:下列行为属于立功的有()。
A、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
B、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案件
C、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
D、阻止他人犯罪活动
确认
答案:A,B,D,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根据《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知识点:立功的概念
问题 855:下列情形构成自首的是()。
A、甲犯罪后经朋友劝说去公安局自首,在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B、乙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全部罪行,但谎称自己犯罪时不满18周岁
C、民警巡逻时发现丙形迹可疑遂上前盘问,丙心中害怕便供述了自己尚未被公安机关发觉的罪行
D、丁犯罪后将实情告诉妻子,妻子劝其自首,丁拒绝;妻子报案后并让亲友将丁捆绑送到公安机关,丁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确认
答案:C,A,B,D
解析:《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4款规定,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属于自动投案。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属于自动投案。甲经过朋友规劝去自首,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的,也构成自首。(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6款、第7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乙如实供述自己的全部罪行,只是谎称犯罪时不满18周岁,如实供述的部分构成自首。(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规定,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属于自动投案。丙在民警巡逻时,如实供述自己尚未被公安机关发觉的罪行,属于自动投案,构成自首。(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规定,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丁犯罪后其妻子报案,并让亲友将丁捆绑送到公安机关,丁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属于自动投案,构成自首。
知识点:自首的概念
问题 856:下列关于自首和立功的表述正确的有()。
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对于犯罪较轻的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免除处罚
C、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对于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确认
答案:C,A,B,D
解析:(1)《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2)《刑法》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知识点:自首和立功的概念和适用
问题 857:下列情形属于自首的是()。
A、甲在抢劫时被当场抓获,在公安人员讯问时,其主动交代了其他3件盗窃的事实
B、甲因为与乙有仇,与儿子丙一起残忍地杀害了乙。甲见罪责难逃,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交代杀人是自己一人所为,与别人无关
C、甲在实施强奸行为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但后来又翻供,拒不认罪,直到一审庭审期间才恢复原先的如实供述
D、甲在诈骗后,自动投案,但在投案后又逃跑,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确认
答案:A,C
解析:(1)《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甲未供述同案犯事实,不能认定为自首错误;(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甲构成自首正确;(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一)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因此不属于自首。
知识点:自首的概念和适用
问题 858:林某犯罪后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对林某()。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如果犯罪较轻,应当免除处罚
D、如果犯罪较轻,可以免除处罚
确认
答案:B,D
解析:《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知识点:自首的概念和适用
问题 859:下列行为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是()。
A、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B、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在主观不情愿的情况下,家人规劝陪同至公安机关投案,其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C、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他人罪行的
D、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其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
确认
答案:D,B,A
解析:(1)《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根据《刑法》第67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一)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可以以自首论;(3)《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供述他人犯罪,不是自首;(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根据《刑法》第67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
知识点:自首的概念和适用
问题 860:我国《刑法》规定的特殊累犯的构成要件,所限定的具体犯罪类型是()。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恐怖活动犯罪
C、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D、重大贪污贿赂犯罪
确认
答案:C,B,A
解析:《刑法》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知识点:累犯的概念
问题 861:对累犯刑事责任的承担上,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有()。
A、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累犯不适用缓刑
C、累犯不得假释
D、累犯不得减刑
确认
答案:B,C,A
解析:(1)《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2)《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3)《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减刑对累犯无限制错误。
知识点:累犯,假释,缓刑
问题 862: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构成累犯,但是()除外。
A、过失犯罪
B、经济犯罪
C、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D、年满75周岁的人犯罪
确认
答案:C,A
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知识点:累犯的概念
问题 86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构成累犯的是()。
A、甲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4年又犯强奸罪
B、乙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2年又实施恐怖活动犯罪
C、丙犯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3年又犯故意杀人罪
D、丁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执行6年后获得假释,假释后的第7年又犯绑架罪
确认
答案:C,B,D
解析:(1)《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的前罪为过失犯罪错误,(2)《刑法》第65条第2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丁假释期满后三年内犯绑架罪,构成累犯正确;(3)《刑法》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知识点:累犯的概念
问题 864: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
A、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B、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
C、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5年以内
D、前罪和后罪犯罪主体均需年满18周岁
确认
答案:B,C,D,A
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知识点:累犯的概念
问题 865: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免予刑事处罚。
A、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B、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
C、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
D、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
确认
答案:C,D,B,A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规定: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7条的规定免予刑事处罚:(一)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二)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三)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四)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五)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六)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知识点:从轻、减轻刑罚的适用
问题 866:下列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是()。
A、从犯
B、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C、中止犯
D、犯罪后自首的
确认
答案:C,B
解析:(1)《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4)《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知识点:从轻、减轻、刑罚的适用
问题 867:下列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是()。
A、18周岁的聋子张某
B、年满18周岁聋哑人的李某
C、双腿截肢的宋某
D、盲人运动员夏某
确认
答案:B,D
解析:(1)《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张某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宋某无法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形。
知识点:从轻、减轻、免除刑罚的适用
问题 868:15周岁的朱某因迷恋电子游戏,欠下游戏厅老板赵某50元游戏费用,赵某即唆使朱某到附近居民马某家,将门口的一辆摩托车(价值3000元)偷去卖钱还账。朱某到马某家门口发现车被马某骑走,见马某家中只有其女儿一人在家,遂持刀逼迫其交出大量现金及手机等物品,后逃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对赵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朱某应负刑事责任
C、赵某与朱某系共同犯罪
D、对朱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确认
答案:B,D,A
解析:(1)《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朱某未满15周岁,赵某指使朱某实施盗窃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系单独犯罪;(2)《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赵某指使未成年人朱某实施盗窃,但朱某盗窃未成,系未遂,对赵某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刑法》第17条第1、2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朱某应对抢劫行为负刑事责任;(4)《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知识点:从重、从轻、减轻刑罚的适用
问题 869:下列属于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有()。
A、武装掩护走私的
B、非法拘禁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
C、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
D、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作伪证的
确认
答案:A,C,B
解析:(1)《刑法》第157第1款规定:武装掩护走私的,依照本法第151条第1款的规定从重处罚;(2)《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3)《刑法》第279条第2款规定: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4)《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无从重处罚情节。
知识点:从重刑罚的适用
问题 870: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是()。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利用职权对乙进行非法拘禁,时间长达3天
B、军警人员乙持枪抢劫
C、无业人员丙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
D、个体旅店老板丁强迫不满14周岁的幼女卖淫
确认
答案:C,D,A
解析:(1)《刑法》第238条第4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2)《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对该情形无从重处罚规定错误;(3)《刑法》第279条第2款规定: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4)《刑法》第358条第2款规定: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知识点:从重刑罚的适用
问题 871: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确认
答案:A,D,C,B
解析:《刑法》第54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知识点:附加刑的概念
问题 872: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有()。
A、罚金
B、管制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确认
答案:C,A,D
解析:《刑法》第34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因此。
知识点:附加刑的概念和种类
问题 873:对下列人员,可以适用死刑的是()。
A、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
B、犯罪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审判时已经结束妊娠
C、审判时候71周岁的人
D、犯罪的时候76周岁的人,使用特别残忍手段杀害被害人
确认
答案:C,D,B
解析:《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1)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时候必然不满18周岁。(2)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并不是说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时不怀孕的,可以适用死刑。(3)审判时71周岁,尚不满75周岁,可以适用死刑。(4)审判时已满75周岁,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知识点:死刑的概念
问题 874: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性法律规定主要体现为()。
A、在适用条件上,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在适用对象上,审判时年满75周岁的人一律不适用死刑
C、在适用程序上,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在执行程序上,确立了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确认
答案:A,C,D
解析:(1)《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2)《刑法》第49条第2款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知识点:主刑的概念和种类
问题 875: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有()。
A、管制
B、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罚金
确认
答案:B,C
解析:(1)《刑法》第38条第3款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2)《刑法》第43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3)《刑法》第58条第2款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的规定,服从监督;不得行使本法第54条规定的各权利。(4)《刑法》第53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知识点:主刑、附加刑的种类
问题 876: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可以根据其犯罪情况,在执行期间同时禁止其()。
A、从事特定活动
B、进入特定区域
C、接触特定的人
D、进入特定场所
确认
答案:C,D,A,B
解析:《刑法》第38条第2款规定: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因此均正确。
知识点:主刑的概念和种类
问题 877:下列属于主刑的有()。
A、拘役
B、罚金
C、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确认
答案:C,A
解析:《刑法》第33条规定: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
知识点:主刑的概念和种类
问题 878: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即是单位中所有成员共同犯罪
B、单位犯罪是单位本身犯罪
C、单位犯罪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
D、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
确认
答案:C,B,D
解析:《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区别于个人的共同犯罪错误,正确。
知识点:单位犯罪的概念
问题 879:下列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
A、某国有大型上市公司
B、某省属高校
C、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
D、某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
确认
答案:B,D,A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不属于单位犯罪主体.
知识点:单位犯罪的概念
问题 880:下列行为中,不构成单位犯罪的有()。
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C、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2人平分
D、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确认
答案:B,A,D,C
解析:(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3)《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构成抗税罪。
知识点:单位犯罪的概念
问题 881: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
C、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D、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确认
答案:B,C,D
解析:(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2)《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知识点:单位犯罪的概念
问题 882:根据《刑法》的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的犯罪有()。
A、帮助恐怖活动罪
B、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C、走私淫秽物品罪
D、洗钱罪
确认
答案:D,C,A
解析:(1)《刑法》第120条之一规定,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2)《刑法》第152条第4款规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该条规定了走私淫秽物品罪正确。(3)《刑法》第191条第2款规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条规定了洗钱罪正确。(4)《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没有规定单位犯罪。
知识点:单位犯罪的概念
问题 883:下列法定量刑情节中,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包括()。
A、胁从犯
B、避险过当
C、已满75周岁人过失犯罪
D、盲人犯罪
确认
答案:A,B
解析:(1)《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刑法》第17条之一规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错误;(4)《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知识点:从轻、减轻刑罚的适用
问题 884:下列情形中,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A、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B、累犯
C、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D、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犯
确认
答案:C,B
解析:(1)《刑法》第26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3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2)《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3)《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说法于法无据。
知识点:从重刑罚的情形
问题 885:下列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是共同犯罪才能构成教唆犯
B、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予以处罚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D、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确认
答案:C,D,B
解析:(1)《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2)《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见教唆犯不一定与被教唆者构成共同犯罪错误。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86:甲入户盗窃,乙在外为其放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B、甲的盗窃数额直接关系到对乙的处罚
C、甲和乙均构成盗窃罪
D、对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确认
答案:D,C,A,B
解析:(1)《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甲乙构成盗窃罪共同犯罪。(2)《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故甲属主犯,又《刑法》27条第1款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故乙属从犯。(3)《刑法》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知识点:盗窃罪、共同犯罪
问题 887:下列关于主犯的处罚原则正确的是()。
A、应当从重处罚
B、应当加重处罚
C、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D、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确认
答案:C,D
解析:(1)《刑法》第26条第2、3款规定:组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2)《刑法》第26条第4款规定: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88:关于共同犯罪的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D、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主犯所起的作用处罚
确认
答案:B,C,A
解析:(1)《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刑法》第26条第2、3款规定:组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4)《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89:下列关于有特定身份者与无特定身份者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
B、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的共犯论处
C、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D、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分别按照各自的犯罪性质定罪
确认
答案:C,B,A
解析:(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90: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包括()。
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分子
B、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确认
答案:C,D,B,A
解析:(1)《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2)《刑法》第26条第2、3款规定:组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91:王某教唆李某从窗外开枪射击杀死屋内的黄某,但李某把黄某花了10多万元买来的蜡像当成黄某,开了十几枪,导致蜡像完全毁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和李某成立共同犯罪
B、王某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C、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D、王某和李某属于故意杀人未遂
确认
答案:D,B,A
解析:(1)《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王某和李某成立共同犯罪;(2)《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王某和李某具有共同的杀人故意和王某教唆实施,构成故意杀人罪,致蜡像毁损的行为属于竞合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和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3)《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4)《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案杀人目的未达到,系王李两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属未遂。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92: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并抢劫了1万元现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与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
C、甲属主犯,乙属从犯
D、甲与乙不能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确认
答案:D,C,B
解析:(1)《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甲乙有实施盗窃的共谋,亦有实行盗窃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2)《刑法》第26条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故甲是主犯,(3)《刑法》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故乙是从犯。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93: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确认
答案:D,A
解析:《刑法》第25条规定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甲乙构成共同故意杀人正确。本案中犯罪目的已实现,属既遂,甲乙需对故意杀人既遂承担刑事责任。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94:医生甲在给病人开药时,一时疏忽开错药,护士乙在用药时不小心用量过大致病人死亡,则二者()。
A、均构成医疗事故罪
B、构成共同犯罪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不构成共同犯罪
确认
答案:A,D
解析:(1)《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甲乙均已构成该罪。(2)《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医疗事故罪系主观过失才能构成,故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95:下列情形中,成立共同犯罪的有()。
A、甲与乙共谋杀丙,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人通过同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甲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确认
答案:C,D,A
解析:《刑法》第25条规定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甲与乙分别实施犯罪,缺少共同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96: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有()。
A、3人以上共同犯罪
B、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C、特殊情况下,可以是过失犯罪
D、2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按照他们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确认
答案:B,C,D
解析:(1)《刑法》第25条规定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刑法》第25条规定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但在交通肇事罪中,可以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论处。根据2000年11月10日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知识点:共同犯罪的概念
问题 89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节中属于法定量刑情节的有()。
A、犯罪中止的
B、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C、防卫过当的
D、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
确认
答案:B,A,D,C
解析:(1)《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2)《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刑法》第390条第2款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严重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知识点:从轻、减轻刑罚的适用
问题 898:下列内容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情况有()。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该财物
B、犯罪分子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但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
C、犯罪分子在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时认为条件不合适而停止犯罪
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分子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被迫中断犯罪
确认
答案:C,D,A
解析:(1)《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已实施完毕,属既遂,不是犯罪中止正确,属犯罪未遂正确;(2)《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属犯罪中止错误;(3)《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系犯罪预备,不属于犯罪中止正确。
知识点:犯罪中止的概念
问题 899:甲与乙有仇,甲误用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甲属于()。
A、犯罪未遂
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D、行为误差
确认
答案:A,C
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甲杀人犯罪系通过投毒的手段实施,但误用失效的农药投毒,系犯罪手段认识错误。
知识点:犯罪未遂的概念
问题 900:下列行为不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A、甲在盗窃一老人的3000元钱后又于第二天将所盗窃的3000元返还被害人
B、乙在入户盗窃时被主人当场抓获送交公安机关
C、丙总对人说自己会画外币能够以假乱真,但一直也没有什么具体行动
D、丁欲下毒杀死竞争对手戊,在戊中毒后后悔,及时送戊到医院,经过抢救成功脱离危险
确认
答案:C,D,A
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甲实施盗窃犯罪赃物已得手,属既遂;乙已进入盗窃现场,但被抓获,盗窃犯罪目的未达到,系未遂;尚未着手实行具体犯罪,不是未遂;丁系自动中止犯罪,不属于未遂。
知识点:犯罪未遂的概念
上一页
下一页
gsc@ly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