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导航
🏠 返回题库列表
2.刑法题库
共 936 题,第 10 页(每页显示 50 题)
问题 451:乙虚构开设农家乐事实,吸引周边村民投资入股,筹集到500万元后携款潜逃。乙构成()。
A、贷款诈骗罪
B、集资诈骗罪
C、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D、合同诈骗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1)根据《刑法》第193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乙诈骗的不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不构成贷款诈骗罪。(2)根据《刑法》第192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构成集资诈骗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2款第3项规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携带集资款逃匿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乙虚构事实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后携款潜逃,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构成集资诈骗罪。(3)根据《刑法》第176条第1款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本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关键在于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4)根据《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①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②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③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④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⑤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乙虚构事实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不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不构成合同诈骗罪。综上所述,本题选。
知识点: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诈骗罪
问题 452:吴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虚报、夸大种植仙人掌的经营状况,先后与多人签订《联合种植合同书》,非法集资人民币1亿元,所得款项大部分被挥霍一空,致使集资款不能归还。吴某的行为构成()。
A、集资诈骗罪
B、诈骗罪
C、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D、合同诈骗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第19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49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本案中吴某将所得款项绝大部分进行挥霍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具体情形之一。因此吴某的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点:集资诈骗罪—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
问题 453:关于洗钱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洗钱罪应当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认定前提
B、上游犯罪的事实虽可以确认,但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能认定洗钱罪
C、上游犯罪虽尚未依法裁判,但已查证属实的,不影响洗钱罪的审判
D、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依法以其他罪名定罪处罚的,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
确认
答案:B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洗钱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受益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应当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认定前提。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但查证属实的,不影响上述犯罪的审判。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行为人死亡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上述犯罪的认定。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依法以其他罪名定罪处罚的,不影响上述犯罪的认定。因此,说法错误,说法正确。
知识点:洗钱罪
问题 454:关于洗钱罪的认定,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在洗钱罪中,行为人没有正当理由,协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者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一般可以认定为行为人对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是明知的
B、将上游的毒品犯罪所得误认为是贪污犯罪所得而实施洗钱行为的,不影响洗钱罪的成立
C、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上游犯罪人死亡依法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
D、单位贷款诈骗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合同诈骗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为单位贷款诈骗所得实施洗钱行为的,不成立洗钱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191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洗钱罪作了规定。行为人没有正当理由,协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者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除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一般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因此表述正确。无论毒品犯罪还是贪污犯罪,都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这种认识错误,属于同一构成要件内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的成立。因此表述正确。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行为人死亡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因此表述正确。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诈骗罪,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其犯罪事实还是贷款诈骗,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虽然该行为是以其他罪名(合同诈骗罪)认定,但不影响成立洗钱罪。故表述错误,本题选。
知识点:洗钱罪—犯罪构成
问题 455:下列不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是()。
A、挪用公款罪
B、走私假币罪
C、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D、集资诈骗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91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构成洗钱罪。选项的挪用公款罪属于贪污贿赂犯罪。选项的走私假币罪属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选项的集资诈骗罪属于金融诈骗犯罪。选项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属于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因此,不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知识点:洗钱罪
问题 456:以下不属于洗钱罪上游犯罪的是()。
A、毒品犯罪
B、恐怖活动犯罪
C、贪污贿赂犯罪
D、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191条第1款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不包括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
知识点:洗钱罪
问题 457:某进出口公司与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丝绸出口供货协议,根据协议,外方应支付货款1000万美元。该进出口公司授意美方将800万美元汇给国内,剩余200万美元由该进出口公司工作人员存入美国银行,以供日后亲戚朋友出国使用。该进出口公司的行为构成()。
A、逃汇罪
B、骗购外汇罪
C、合同诈骗罪
D、违法运用资金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第190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46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单笔在200万美元以上或者累计数额在五百万美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因此该题选。
知识点:逃汇罪—犯罪构成及数额认定
问题 458:银行信贷员张某违反国家规定,在没有对借款人及保证人进行财产和信用等方面调查的情况下,就为赵某等人发放贷款200万元,致贷款难以收回。张某的行为()。
A、构成玩忽职守罪
B、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C、构成违法运用资金罪
D、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86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42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因此该题选。
知识点:违法发放贷款罪—具体行为方式
问题 459:下列不属于违法运用资金罪犯罪主体的是()。
A、商业银行
B、保险公司
C、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D、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85条之一第2款对违法运用资金罪作了规定。违法运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仅限于单位,即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公众资金管理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因此该题选。
知识点:违法运用资金罪—犯罪主体
问题 460:关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甲编造了虚假证券信息,但没有传播,甲不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B、乙运用公开的信息和资料,对证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但作出的分析和预测与后来的事实不符,乙不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C、丙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造成投资者直接经济损失五万元,因丙个人没有从中牟利,丙不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D、丁故意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获利五万元,丁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81条第1款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37条对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作了规定。该罪编造与传播两个行为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犯罪,因此选项表述正确。该罪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选项中乙的行为只是分析和预测,没有故意,因此选项表述正确。该罪行为人是否牟利不影响该罪的成立,因此选项表述错误。行为人故意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的,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选项表述正确。因此该题选。
知识点: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具体行为方式
问题 461:以下人员不属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中“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的是()。
A、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B、持有公司3%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C、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D、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证券法》第74条规定的人员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85条第12项(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决定》(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令第627号公布)的规定,第85条改为第82条)规定的人员,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80条第1款规定的“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证券法》第74条规定的“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①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③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④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⑤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⑥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⑦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82条第12项规定的“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包括期货交易所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由于任职可获取内幕信息的从业人员,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员。
知识点: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范围
问题 462:陈某在银行外设的一台ATM自动取款机上安装了笔式针孔摄像机及磁条信息复制器。后多人在上述ATM机上操作使用。其中,方某在操作使用时发现插卡口有异物而报警。警察在陈某返回欲取回安装的笔式针孔摄像机及磁条信息复制器时将其抓获。陈某构成()。
A、故意毁坏财物罪
B、窃取信用卡信息罪
C、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D、盗窃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177条之一对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作了规定。陈某在TM自动取款机上安装笔式针孔摄像机及磁条信息复制器,非法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构成窃取信用卡信息罪。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点: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犯罪构成
问题 463:甲是某银行的工作人员,掌握大量信用卡客户的资料,甲的弟弟乙系保险公司临时工人,为了开拓客户,乙找到甲要他提供客户的信息,甲于是将其持有的大量信用卡客户的信息交给乙。甲构成()。
A、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C、内幕交易罪
D、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77条之一对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作了规定。甲违反法律规定,将自己掌握的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非法提供给其弟乙,构成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点: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犯罪构成
问题 464:张三采取偷拍的方式窃取了李四、王二等人的信用卡信息资料,张三既自己用这些信息资料伪造信用卡,又将信息资料非法提供给他人,张三的行为()。
A、构成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B、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
C、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与伪造金融票证罪数罪并罚
D、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与伪造金融票证罪从一重罪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77条之一对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作了规定。行为人张三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后,既自己用于伪造信用卡,又将其非法提供给他人,同时构成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与伪造金融票证罪,应实行数罪并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伪造金融票证罪——一罪与数罪
问题 465:下列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中的四种行为方式,有数量要求的是()。
A、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
B、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的
C、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D、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的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30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这三种方式没有数量要求。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的则有“数量累计在5张以上”的要求。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点: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立案追诉标准
问题 466:王某在某市火车站地摊以60元购买名为“常某”的一张身份证后,到银行谎称该身份证是自己的,办理了信用卡,后案发。王某构成()。
A、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B、信用卡诈骗罪
C、诈骗罪
D、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第177条之一规定,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定罪处罚。王某属于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主要妨害了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活动,故其行为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点: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犯罪构成
问题 467:下列行为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是()。
A、由于自来水管爆炸,某公司会计室房屋进水,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被水泡毁,情节严重
B、公司股东要求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但公司经审查认为该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拒绝提供会计账簿,情节严重
C、公司会计在税务部门查账时,拒不交出公司的会计账簿,情节严重
D、公司会计将超过保存期限的会计凭证予以销毁,情节严重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62条之一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必须具备主观故意才构成本罪。属于意外造成的,没有主观故意。隐匿行为主要是针对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会计监督或者依法应当向社会公开而拒不公开。中拒绝股东查询,不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公司会计在税务部门查账时,拒不交出公司的会计簿,情节严重,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超过保存期限的会计凭证不属于本罪的犯罪对象,公司会计将超过保存期限的会计凭证予以销毁,情节严重,不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知识点: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问题 468:张某与王某相恋,张某谎称自己有20多万存款。婚后,王某向张某索要存折,无奈之下,张某打电话找了办假证的办了一个价值23万元的假存折。后不知隐情的王某拿着存折去银行取款被查获。张某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票据诈骗罪
C、伪造金融票证罪
D、伪造事业单位文件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177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29条规定,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等,总面额在一万元以上或数量在十张以上的,应以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张某主观上存在伪造存折的故意,客观上具有伪造存折的行为,且伪造存折数额较大,因此张某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伪造金融票证案—犯罪构成
问题 469:甲成立永利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甲以大宗交易等项目为名,并以支付高额利润为诱饵,采取签订借款合同等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集资200万元,给用户造成一定损失。甲的行为构成()。
A、集资诈骗罪
B、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C、合同诈骗罪
D、民事欺诈行为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76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8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在二十万元以上,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在一百万元以上的,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
问题 470:某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邵某使用虚假合同和虚假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先后3次从某银行申请承兑汇票66万元、116万元、66万元。后经非法途径贴现,3笔承兑汇票先后到期后,银行为公司代支248万元,扣除该公司向银行缴纳的保证金99.2万元外,实际给银行造成损失148.8万元。邵某构成()。
A、合同诈骗罪
B、诈骗罪
C、骗取票据承兑罪
D、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75条之一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该商贸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邵某分3次骗取银行承兑汇票248万元,承兑汇票到期后,因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邵某皆无力偿还,给银行实际造成148.8万元的损失,其行为已构成骗取票据承兑罪。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骗取票据承兑罪—犯罪构成
问题 471:李某拟从南方贩运橘子到北方出售,因无经营资金,于是编造虚假合同,从银行骗得货款60万元,全部用于橘子贩卖,准备赚钱后归还。不料在运输过程中因保管不善,导致橘子大量腐烂,几乎血本无归,无力归还银行贷款。李某上述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合同诈骗罪
C、贷款诈骗罪
D、骗取贷款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175条之一、193条分别对骗取贷款罪及贷款诈骗罪作了规定,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用欺骗手段骗取贷款,区别点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对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或者证明其非法占有目的证据不足的,只能认定为骗取贷款罪。本题中李某没有及时归还银行贷款,是因保管不善这一意志以外的原因,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李某构成骗取贷款罪。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点: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区别界定
问题 472:甲以转贷牟利为目的,虚构事实,编造理由,非法套取某银行信贷资金500万元,然后又将500万元以更高的利息贷给乙,违法所得2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合同诈骗罪
B、骗取贷款罪
C、贷款诈骗罪
D、高利转贷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175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26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构成高利转贷罪。本题符合高利转贷罪的构成要件,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点:高利转贷罪—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
问题 473:关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下列表述是错误的是()。
A、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金融秩序
B、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
C、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都能构成本罪,但外国人除外
D、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74条第1款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以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定罪处罚。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既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因此选项是错误的。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犯罪构成
问题 474:下列行为可以构成使用假币罪的是()。
A、甲用总面额1万元的假币参与赌博
B、银行工作人员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真币
C、丙在与他人签订经济合同时,为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将总面额20万元的假币冒充真币出示给对方看
D、丁用总面额10万元的假币换取高某的1万元真币
确认
答案:A
解析:(1)甲用1万元假币赌博的行为属于使用假币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72条规定,构成使用假币罪。(2)根据《刑法》第171条第2款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构成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3)丙的行为不是使用性质,根据《刑法》第172条规定,构成持有假币罪。(4)丁用假币换取真币,是一种买卖关系,根据《刑法》第171条第1款规定,构成出售假币罪。
知识点:使用假币罪
问题 475:某银行工作人员甲利用收付存款的便利条件,将5000元假人民币换成真币。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使用假币罪
C、金融工作人员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D、职务侵占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71条第2款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21条规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以金融工作人员以假币换取货币罪定罪处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金融工作人员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
问题 476:甲在出售假币时被当场抓获,民警现场查获假币5000元,后民警在其住处查获假币3000元,根据甲供述,民警又在乙商店内查获甲藏匿的假币5000元,甲出售假币的数额为()。
A、8000元
B、5000元
C、13000元
D、10000元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20条规定,在出售假币时被抓获的,除现场查获的假币应认定为出售假币的数额外,现场之外在行为人住所或者其他藏匿地查获的假币,也应认定为出售假币的数额。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出售假币罪—数额认定
问题 477:宋某购买了2万元假币,买东西使用了1万元,余下1万元放在家里待用。宋某构成()。
A、购买假币罪
B、使用假币罪
C、持有假币罪
D、购买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另外,行为人购买伪造的假币并持有假币的,应当以购买假币罪定罪处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点:购买假币罪、使用假币罪、持有假币罪—一罪与数罪
问题 478:下列行为不构成伪造货币罪的是()。
A、伪造已退出流通的境外货币
B、伪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普通纪念币
C、同时采用伪造和变造手段,制造真伪拼凑货币
D、制造货币版样
确认
答案:A
解析:(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第1款规定,以正在流通的境外货币为对象的假币犯罪,依照伪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变造货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伪造已退出流通的境外货币,不构成伪造货币罪。因此,不构成仿造货币罪。(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4条第1款规定,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为对象的假币犯罪,依照伪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变造货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伪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普通纪念币,构成伪造货币罪。因此,构成仿造货币罪。(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条规定,同时采用伪造和变造手段,制造真伪拼凑货币的行为,依照伪造货币罪的规定,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因此,构成伪造货币罪。(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3款规定,行为人制造货币版样,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因此,构成伪造货币罪。
知识点:伪造货币罪
问题 479:关于货币犯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以货币碎片为材料,加入其他纸张,制作成假币的,属于变造货币
B、将金属货币熔化后,制作成较薄的、更多的金属货币的,属于变造货币
C、将假币赠与他人的,属于使用假币
D、运输假币并使用假币的,按运输假币罪从重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70、171、172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条规定,伪造货币,指仿照真货币的图案、形状、色彩等特征非法制造假币,冒充真币的行为;变造货币,指对真货币采用剪贴、挖补、揭层、涂改、移位、重印等方法加工处理,改变真币形态、价值的行为。选项加入了其他纸张,不是完全以真币为基础材料,因此是伪造货币,而非变造货币。同理,选项也是伪造货币。使用假币罪中的使用,既可以是以外表合法的方式使用,也可以是以非法的方式使用。前者如购物、存入银行、赠与别人等;后者如赌博等。因此将伪造的货币赠与他人的,属于使用假币的行为,选项正确。选项中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应以运输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实行数罪并罚,因此选项错误。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伪造货币案件—一罪与他罪的区别认定
问题 480:甲为了快速致富,准备伪造一批假币出售。其间,甲找到乙为其制造了人民币模板,利用模板伪造了20万元人民币并出售一空。乙的行为构成()。
A、出售假币罪
B、伪造货币罪
C、出售假币罪与伪造货币罪数罪并罚
D、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70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制造货币版样或者与他人事前通谋,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点:伪造货币罪—共犯
问题 481:王某为了牟利,伪造了大量人民币,将其偷运至外地出售牟利。在运输过程中,应李某的请求,在收受了运输费后顺带将李某伪造的10万元人民币一起运输并交给承接人。对王某的行为应()。
A、以伪造货币罪处罚
B、以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
C、以伪造货币罪和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
D、以伪造货币罪、出售假币罪和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70条、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据此规定,王某伪造人民币并将其偷运到外地出售牟利的行为应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另外,王某又运输了李某伪造的10万元人民币,根据《刑法》第171条第1款规定,对王某的这一行为应认定为运输假币罪,因此,对王某应以伪造货币罪和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伪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一罪与数罪
问题 482:黄某伪造货币10万元后,1万元用于自己使用,9万元卖给了他人。黄某的行为构成()。
A、使用假币罪、出售假币罪
B、伪造货币罪
C、伪造货币罪、使用假币罪、出售假币罪
D、伪造货币罪、出售假币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70条、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本案中,黄某将伪造的10万元假币中的9万元卖给了他人,依据上述规定,对黄某这一行为应以伪造假币罪定罪处罚。同时,黄某还将10万元假币中的1万元用于自己使用。黄某的这一行为本身触犯两个罪名,伪造货币罪和持有、使用假币罪。但是这两种犯罪行为存在着关联,是出于同一目的而实施的触犯了不同罪名的两种行为,因此,对于伪造货币后又持有或使用的,只构成伪造货币罪,而不实行数罪并罚。综上,黄某的行为构成伪造货币罪。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点:伪造货币罪、使用假币罪、出售假币罪—一罪与数罪
问题 483:甲省的林某伪造了大量的人民币,偷运到乙省出售牟利,并在乙省使用假币消费。林某构成()。
A、伪造货币罪
B、运输假币罪
C、出售假币罪
D、使用假币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第170条、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本案中,林某在伪造货币后又将伪造的货币进行运输、出售,根据该条规定,应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点:伪造货币罪、运输货币罪—一罪与数罪
问题 484:昌盛国有公司业务经理杨某在与永胜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盲目轻信永胜公司的意思表示,在永胜公司不具有履行合同的条件下,草率与其签订合同,以致上当受骗,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杨某的行为构成()。
A、渎职罪
B、玩忽职守罪
C、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D、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67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14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骗,致使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以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定罪处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犯罪构成及立案追诉标准
问题 485:国有企业业务经理甲在采购原材料时,明知其弟弟乙经营的材料质量不合格,仍向乙采购了该批次材料,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近2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B、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C、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
D、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第166条第3项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13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以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定罪处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点: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犯罪构成
问题 486:某国有企业采购部郝经理,利用职务便利,向其同学经营的公司采购了一批不合格原材料,造成企业制造成品被退货,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郝经理的行为构成()。
A、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B、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
D、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66条第3项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郝经理是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利用采购的职务便利,向同学经营的公司采购不合格的产品,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知识点: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问题 487: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
A、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B、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
C、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D、自然人和单位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165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以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定罪处罚。本罪是特殊主体,只有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才能构成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点: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犯罪主体
问题 488:甲被某国有公司委派到另一有限公司从事公务活动。其间,甲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2万元归个人所有,甲的行为构成()。
A、职务侵占罪
B、受贿罪
C、不当得利
D、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63条第3款及第385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较大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受贿罪—犯罪主体
问题 489: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员甲因为乙是银行董事丙的儿子,就没有要求抵押,向乙发放贷款1000万元。乙在得到贷款后送给甲30万元作为酬谢。贷款到期后不能收回。甲的行为构成()。
A、违法发放贷款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B、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C、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和受贿罪
D、违法发放贷款罪和受贿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63条第2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较大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刑法》第186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以违法发放贷款罪定罪处罚。甲违反规定发放贷款,造成贷款到期后不能收回,损失重大。且在发放贷款后收受回扣30万元,数额巨大。因此对甲应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及违法发放贷款罪数罪并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犯罪构成
问题 490:某村对外出租荒山,张三为了优先承租,并获得较低的承租价格,给村长李四送去了1万元现金,签订了荒山租赁合同。村长李四的行为()。
A、构成职务侵占罪
B、构成受贿罪
C、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D、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63条第1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应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本题中出租荒山是村民自治组织事务,不是接受上级政府从事公共管理活动,村长李四此时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因此对其应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犯罪主体
问题 491: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有下列()情形的,应予立案追诉。
A、隐匿财产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
B、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涉及金额在在10万元以上的
C、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价值10万元以上的
D、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
确认
答案:D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7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二)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涉及金额在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三)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四)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点:妨害清算罪—立案追诉标准
问题 492:张三受李四之托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李四在走私的货物、物品中夹带假币,数额较大,但张三对夹带假币并不知情。张三()。
A、构成走私假币罪
B、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C、以走私假币罪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数罪并罚
D、以走私假币罪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择一重罪处罚
确认
答案:B
解析:走私假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和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逃避海关监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进出国(边)境的行为。因此只有行为人明知是假币而走私的,才能以走私假币罪论处。具体到本题,张三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是明知的,而对走私假币并不知情,因此对张三应认定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点:走私假币罪—主观故意
问题 493:下列不能判处死刑的罪名是()
A、走私武器、弹药罪
B、故意杀人罪
C、绑架罪
D、贩卖毒品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51条第一款规定:“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武器、弹药罪死刑已取消。
知识点:走私武器、强药罪
问题 494:张某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出售,造成多人死伤。张某的行为构成()。
A、投毒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工业酒精属于有毒、有害的物质。根据《刑法》第144条的规定,张某在白酒中掺入非食品原料工业酒精出售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知识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行为认定
问题 495:李某因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而被工商部门责令停产,在工商人员对其设备查封时,李某对工商人员拳打脚踢,不让工商人员查封。李某的行为构成()。
A、生产伪劣产品罪
B、妨害公务罪
C、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D、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与妨害公务罪,择一重罪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43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是指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77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构成妨害公务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0号)第11条规定:实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李某的生产行为构成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拳打脚踢抗拒执法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应当按照规定数罪并罚。
知识点: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行为认定
问题 496:种植大户张某在种植生姜过程中,违反食品安全标准,严重超限量滥用农药,足以造成严重食源性疾病,应以()定罪处罚。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4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2号)第8条的规定,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定罪处罚。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添加剂、农药、兽药等,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适用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知识点: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行为认定
问题 497:甲知道乙生产假药而为其提供广告宣传,乙非法销售了价值300余万元的假药。甲构成()。
A、生产假药罪
B、包庇罪
C、销售伪劣产品罪
D、虚假广告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4]14号)第8条规定:明知他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提供广告宣传等帮助行为的,以共同犯罪论处。甲知道乙生产假药而为乙提供广告宣传,构成生产假药罪的共犯。
知识点:生产、销售假药罪——行为认定
问题 498:王某明知购进的“999皮炎平”、“狼毒软膏”、“维达宁喷剂”等药品系假药,仍将上述药品销售给6个村的卫生所、药店,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8万元,从中非法获利2万元。后王某主动回收部分药品并销毁。经药监部门认定,上述药品属于假药。王某的行为()。
A、构成非法行医罪
B、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C、构成销售假药罪
D、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1)《刑法》第336条第1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行医罪。王某销售假药,没有行医的行为,不构成非法行医罪。(2)《刑法》第140条规定,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6条第1款第1项规定,伪劣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王某销售金额未达5万元,不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3)《刑法》第141条规定,销售假药的,构成销售假药罪。该罪属于行为犯,王某明知假药而销售,构成销售假药罪。
知识点:销售假药罪、销售伪劣产品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非法行医罪
问题 499:某药厂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情况下,生产、销售其开发的药品,销售金额达200万元,结果导致3名用药者死亡。该药厂构成()。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生产、销售假药罪
C、生产、销售劣药罪
D、非法经营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第1款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该药厂开发的药品未取得批准文号,符合《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3款第5项假药的认定条件,应按假药处理,其将这些药品进行生产、销售,就构成了生产、销售假药罪。根据《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药厂的销售金额达200万元,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规定,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该药厂销售金额达200万元,导致3名用药者死亡,若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最高可以判处无期徒刑,若按生产、销售假药罪处罚,最高可以判处死刑,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处罚较重,应以生产、销售假药罪论处。
知识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
问题 500:以下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实际所得的违法收入
B、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较大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C、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D、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确认
答案:D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0号)第2条的规定,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知识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行为认定
上一页
下一页
gsc@ly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