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导航
🏠 返回题库列表
2.刑法题库
共 936 题,第 11 页(每页显示 50 题)
问题 501:甲和乙低价购入高粱白酒,灌装后冒充茅台酒,先后共卖出50多箱,获利20多万元。甲和乙构成()。
A、非法经营罪
B、诈骗罪
C、销售伪劣产品罪
D、假冒注册商标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225条的规定,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40条的规定,甲和乙以假充真,销售假茅台金额在5万元以上,符合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构成。
知识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行为认定
问题 502:油库工人许某,在上班输油作业过程中擅自离开作业现场。储油罐装满后,汽油外溢,发生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许某的行为构成()。
A、失火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玩忽职守罪
D、危险物品肇事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34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公通字[2008]36号)第8条的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许某的违章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与生产有直接联系导致发生责任事故,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
知识点:重大责任事故罪——行为认定
问题 503:下列关于驾驶机动车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A、张某在道路上飙车,闯红灯时撞死2名行人,构成危险驾驶罪
B、王某驾驶校车,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C、许某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其行为不构成危险驾驶罪
D、刘某驾车走非机动车道,将一名骑自行车的人撞倒,为逃避法律责任,开车将该人带至郊区抛弃,致使其因治疗不及时死亡,刘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1)《刑法》第133条之一第1款第1项规定,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张某在道路上飙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张某闯红灯撞死2名行人,构成交通肇事罪。《刑法》第133条之一第4款规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交通肇事罪处罚较重,故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2)《刑法》第133条之一第1款第3项规定,从事校车业务,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构成危险驾驶罪。王某驾驶校车,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构成危险驾驶罪。(3)我国《刑法》未将毒驾行为规定为危险驾驶罪,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不构成犯罪。(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按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刘某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开车将被害人带至郊区抛弃,导致被害人死亡,应构成故意杀人罪。
知识点: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
问题 504:下列成立危险驾驶罪的是()。
A、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2人死亡
B、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2人死亡
C、丙吸食毒品后驾车,神情恍惚,险象环生
D、丁(校车司机)驾驶校车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已构成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构成犯罪。
知识点:危险驾驶罪
问题 505:下列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B、只要饮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即构成危险驾驶罪
C、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致人死亡的,按照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
D、从事旅客运输,超过额定乘员载客的,即构成危险驾驶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知识点:危险驾驶罪
问题 506:下列构成危险驾驶罪的是()。
A、甲在道路上飙车,闯红灯时撞死两名行人
B、乙驾驶校车严重超过规定时速
C、丙在行车途中发现仇人,故意撞其车辆,致人重伤
D、丁失恋后情绪失控,醉酒驾车在道路上故意冲撞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知识点:危险驾驶罪
问题 507:下列犯罪中,要求必须造成人身伤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是()。
A、放火罪
B、爆炸罪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交通肇事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的罪名都不需要以危害后果为构成要件。
知识点:交通肇事罪
问题 508:甲一日晚发现路边一辆奥迪汽车没锁,即趁着夜色将此车开到仇人乙出门必须经过的一个路口,然后用手机约乙出来见面。当乙经过路口时,甲开车将乙撞死,然后驾车逃离现场。甲因心情紧张,在逃离过程中避让不及又将一过马路的小孩撞死。当夜甲将车丢弃在荒郊野外。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从一重罪处罚
B、盗窃罪、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三罪并罚
C、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两罪并罚
D、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甲驾车故意撞死乙的行为系故意杀人。又《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甲逃离途中撞死小孩构成交通肇事罪。《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甲驾驶的车系路边偷来并丢弃,构成盗窃罪。
知识点:交通肇事罪、盗窃罪、故意杀人罪
问题 509:根据《刑法》与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致人死亡”的是()。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确认
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即逃跑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被害人死亡是得不到及时救助而导致的,不符合。
知识点:交通肇事罪
问题 510:甲系某公司经理,乙是其司机。某日,乙开车送甲去洽谈商务,途中因违章超速行驶当场将行人丙撞死,并致行人丁重伤。乙欲送丁去医院救治,被甲阻止。甲催乙送其前去洽谈商务,并称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于是,乙打电话给120急救站后离开肇事现场。但因时间延误,丁不治身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交通肇事罪
B、甲、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C、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甲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D、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甲、乙系交通肇事罪共犯。
知识点:交通肇事罪
问题 511:某校车司机甲驾驶校车(额定载客20人)途中因要求上车学生较多,总共载学生30人上路行驶,被交警查获。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只能予以行政处罚
B、构成交通肇事罪
C、构成危险驾驶罪
D、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将《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因此甲构成危险驾驶罪。
知识点:危险驾驶罪
问题 512: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A、构成交通肇事罪
B、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C、交通肇事罪转化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D、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知识点:交通肇事罪
问题 513:司机甲驾车行进,在转弯过程中,欲超车而未减速慢行,此时左边对面驶来车辆,甲急将方向盘打向右边,结果车撞在树上,造成车内1人死亡,2人重伤,则()。
A、本案为不可抗力,甲不承担刑事责任
B、本案为紧急避险,甲不承担刑事责任
C、甲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D、甲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甲的行为已符合该罪构成要件。
知识点:交通肇事罪
问题 514:甲系省射击俱乐部的教练,依法配置有枪支。一日,乙向甲借枪打猎,甲碍于情面,将枪借给乙用了半天,乙使用完毕后还给甲,未造成任何后果。甲的行为()。
A、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B、构成玩忽职守罪
C、构成非法出租枪支罪
D、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128条的规定,依法配置民用枪支的人员和单位,实施了非法出租、出借民用枪支的行为之后,还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甲属于依法配置民用枪支的人员,虽然实施了非法出借民用枪支的行为,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尚不构成犯罪。
知识点: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罪与非罪的区分
问题 515:下列关于枪支犯罪的表述错误的是()。
A、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将所配枪支作为借债质押物质押给他人,构成非法出租枪支罪
B、《刑法》第128条第1款规定的“非法持有”,是指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
C、《刑法》第128条第1款规定的“私藏”,是指依法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人员,在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条件消除后,违反枪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私自藏匿所配备、配置的枪支、弹药且拒不交出的行为
D、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将公务用枪用作借债质押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高检发释字[1998]4号)的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将公务用枪用作借债质押物,使枪支处于非依法持枪人的控制、使用之下,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是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所规定的非法出借枪支行为的一种形式,应以非法出借枪支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公通字[2008]36号)第4条的规定,本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是指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的人员,擅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私藏",是指依法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人员,在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条件消除后,私自藏匿所配备、配置的枪支、弹药且拒不交出的行为。
知识点: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行为认定
问题 516:甲、乙同乘一列火车。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枪支罪
B、盗窃罪
C、抢夺罪
D、抢夺枪支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27条,盗窃枪支罪必须要有盗窃枪支的主观故意,即明知枪支而盗窃。本题中,甲主观是盗窃财物,不知有手枪,因此构成盗窃罪选B。
知识点:盗窃、抢夺枪支、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问题 517:关于《刑法》第126条规定的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B、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枪支管理规定,擅自制造或销售枪支的行为
C、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和个人都可能构成该罪的犯罪主体
D、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必须有以非法销售的目的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26条的规定,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是单位,不是自然人。
知识点: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行为认定
问题 518: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情形不包括()。
A、以非法销售为目的,不按规定的品种制造枪支
B、以非法销售为目的,制造无号枪支
C、在境内销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
D、超过限额制造枪支,未用于销售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126条规定: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以非法销售为目的,超过限额或者不按照规定的品种制造、配售枪支的;(二)以非法销售为目的,制造无号、重号、假号的枪支的;(三)非法销售枪支或者在境内销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的。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必须具有非法销售的目的。
知识点: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行为认定
问题 519:甲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组织集会大肆宣传极端主义,影响恶劣。甲构成()
A、宣扬恐怖主义罪
B、宣扬极端主义罪
C、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D、组织恐怖组织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120条之一后增加5条,《刑法》第120条之三规定,以制作、散发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或者通过讲授、发布信息等方式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甲通过集会宣传宗教、民族极端理论,而不是恐怖活动理论,只是一种宣传的行为,不是组织。
知识点:宣扬极端主义罪
问题 520:甲参加了某外国情报机构秘密举办的恐怖活动培训,但没有加入该组织。甲的行为()。
A、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B、构成间谍罪
C、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D、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120条之一后增加第120条之二:有下列;(一)为实施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危险物品或者其他工具的;(二)组织恐怖活动培训或者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的;(三)为实施恐怖活动与境外恐怖活动组织或者人员联络的;(四)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策划或者其他准备的。
知识点:危害公共安全罪
问题 521: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应当()。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共犯处罚
B、以帮助恐怖活动罪处罚
C、认定为共同犯罪
D、以资助恐怖活动罪处罚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120条之一第2款规定: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构成帮助恐怖活动罪。
知识点:危害公共安全罪
问题 522:甲为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
A、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B、构成帮助恐怖活动罪
C、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D、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120条之一修改为:“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或者资助恐怖活动培训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知识点:帮助恐怖活动罪
问题 523:下列行为中,不应数罪并罚的是()。
A、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又实施杀人行为的
B、绑架后杀死人质的
C、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又杀害被组织人、被运送人及检查人员的
D、抢劫财物后担心受害人报警又实施杀人行为的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120条,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根据《刑法》第239条,绑架并杀死人质的定绑架罪一罪。根据《刑法》第318条,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又杀害被组织人、被运送人及检查人员的应数罪并罚。根据《刑法》第263条,抢劫财物后担心受害人报警又实施杀人行为的应数罪并罚。
知识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数罪并罚的情形
问题 524:关于恐怖活动组织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参与恐怖活动组织的,即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B、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的,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C、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均按照参加恐怖组织罪处罚
D、单位不可以构成帮助恐怖活动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1)根据《刑法》第120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必须明知是恐怖组织而自愿参加的,才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对于被骗参加的,一经发现即脱离关系的人,不能认定其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2)根据《刑法》第120条之二第2项规定,组织恐怖活动培训或者积极参加恐怖活动培训的,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3)根据《刑法》第120条之一第1款规定,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构成帮助恐怖活动罪。(4)根据《刑法》第120条之一第2款规定,单位可以构成帮助恐怖活动罪。
知识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和帮助恐怖活动罪
问题 525:甲秘密成立了一个恐怖活动组织,将乙、丙、丁吸收进来并灌输极端主义思想,鼓动三人实施恐怖活动。后甲因形迹可疑被公安机关严密监控,甲为避免暴露,严令乙、丙、丁不得与自己接触。过了一段时间,乙因迫切想要“干大事”,遂一手策划了在公交车上放置定时炸弹的恐怖活动,会同丙、丁共同实施,致使十余人死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成立组织恐怖组织罪
B、乙、丙、丁成立参加恐怖组织罪
C、乙、丙、丁成立爆炸罪
D、甲应当对乙、丙、丁实施的爆炸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确认
答案:D
解析:(1)《刑法》第120条第1款规定,组织恐怖活动组织的,构成组织恐怖组织罪。甲成立恐怖活动组织,吸收乙、丙、丁三人加入恐怖组织,灌输极端主义思想,构成组织恐怖组织罪。因此,说法正确。(2)《刑法》第120条第1款规定,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乙、丙、丁三人加入甲成立的恐怖活动组织,受到极端主义思想影响,积极响应并策划了恐怖活动,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因此,说法正确。(3)《刑法》第120条第2款的规定,犯参加恐怖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刑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爆炸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爆炸罪。乙、丙、丁放置定时炸弹,以爆炸的方式致人伤亡,构成爆炸罪。因此,说法正确。(4)甲不知晓也未参与乙、丙、丁实施的恐怖活动,乙、丙、丁三人独立完成了爆炸行为,甲不承担爆炸行为的刑事责任。因此,说法错误。
知识点:组织恐怖组织罪、参加恐怖组织罪、爆炸罪
问题 526: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参加恐怖组织后又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从重处罚
B、从一重罪处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C、以故意杀人罪、绑架罪或爆炸罪从重处罚
D、NULL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20条规定: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犯前款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知识点:数罪并罚,危害公共安全罪
问题 527:李某系某单位司机,一日因受到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驶车辆驶入闹市区冲向人群,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李某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故意杀人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114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知识点:NULL
问题 528:下列选项中,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有()。
A、甲为了防止其果园里的果子被盗,而在果园拉设电网,导致两个儿童触电身亡
B、乙使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出售,致4人中毒死亡
C、丙因失恋产生报复念头,遂驾驶机动车撞向街上行人,致多人死伤
D、丁为了取乐将点燃的爆竹扔向人群,导致多人被炸成重伤
确认
答案:B
解析:(1)甲在果园中拉设电网,主观上属于放任,其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危险,导致两个儿童死亡,根据《刑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乙使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出售的行为,属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44条规定,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丙驾驶机动车冲撞街上行人,主观上是故意,其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危险,根据《刑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4)丁为了取乐将点燃的爆竹扔向人群,主观上是故意,且与放火、爆炸等行为危险性相当,根据《刑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综上所述,B为正确答案。
知识点: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问题 529:张某(25周岁)因失恋在一宾馆卧床借烟消愁,因睡着时未灭烟头引起大火,导致宾馆被烧7个房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张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毁坏财物罪
B、放火罪
C、失火罪
D、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过失以失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张某存在主观过错即疏忽大意的过失,因睡着时未灭烟头引起大火,导致宾馆被烧7个房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符合失火罪的构成要件。
知识点:NULL
问题 530:以下行为成立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
A、甲误将掺有毒鼠强用来毒老鼠的面粉当作普通面粉,制作了一批馒头出售,致使两人中毒死亡,10余人受伤
B、乙为了使自己的修车铺有生意,在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抛洒钢刺,导致多车车胎爆裂失控发生交通事故,造成5人受轻伤
C、丙在晚高峰时,从过街天桥上向过往车辆扔砖头,砸坏3辆汽车车顶,并引发多车相撞事故
D、丁夜间用卡车拉砖头,因没有固定好导致大量砖头散落在高速公路上,导致多车为躲避而连环追尾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1)中,甲误将混有毒鼠强的面粉制作成馒头出售,导致两人中毒死亡,十余人受伤。甲没有犯罪的故意,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才导致结果发生,甲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2)中,乙为了使自己的修车铺有生意,而故意在高速公路上抛洒钢刺,导致车辆爆胎失控,人员受伤。乙明知在高速公路上抛洒钢刺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安全,而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中,丙故意从天桥向路面扔砖头,砸坏过往的汽车。丙明知在过街天桥向桥下路面扔砖头会危害车辆安全,而放任结果发生,属于间接故意,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4)中,丁用卡车拉砖头,因没有固定好砖头导致砖头散落在高速公路上,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多车追尾的后果。丁没有犯罪的故意,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才导致结果发生,丁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知识点: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问题 531:甲欲杀死仇人乙,在乙开的出租车座位下安放了定时炸弹,结果不仅炸死了乙,同时炸死了乘客丙、丁,还炸毁了出租车。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
B、爆炸罪
C、爆炸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
D、故意杀人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虽然甲想杀乙,但甲使用爆炸手段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如丙和丁)的安全,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故构成爆炸罪。
知识点: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
问题 532:下列关于决水罪的犯罪构成表述错误的有()。
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
C、主体是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D、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17条、第114条规定,决水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犯决水罪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当选C。
知识点:NULL
问题 533:养殖户旁某的鱼塘经常被盗,其就在鱼塘附近私拉了高压电网。当地居民得知后,害怕触电,纷纷绕道行走,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旁某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属直接故意行为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114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知识点:NULL
问题 534:吴某因一次输血感染艾滋病,绝望之余,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针筒,先抽取自己的血液,再随意向街上的行人针刺和注射,引起社会极大的恐慌。吴某的行为()。
A、构成传播性病罪
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构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
D、构成寻衅滋事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114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知识点:危害公共安全罪
问题 535:下列行为,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
A、放火烧毁森林
B、将毒物投向水源
C、预谋爆炸煤气管道
D、在家中卧室内安放电网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114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知识点:危害公共安全罪
问题 536:下列行为构成资敌罪的有()。
A、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B、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
C、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
D、带领武装部队人员投敌叛变的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112条规定: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知识点:危害国家安全罪
问题 537: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涉嫌()。
A、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B、间谍罪
C、背叛国家罪
D、资敌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11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知识点:危害国家安全罪
问题 538: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构成()。
A、间谍罪
B、投敌叛变罪
C、颠覆国家政权罪
D、资敌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10条规定:有下列间谍行为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知识点:危害国家安全罪
问题 539:制作、传播邪教宣传品,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以()定罪处罚。
A、煽动分裂国家罪
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C、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
D、分裂国家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03条第2款规定: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知识点:危害国家安全罪
问题 540: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的,构成()。
A、背叛国家罪
B、分裂国家罪
C、间谍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02条规定: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知识点:危害国家安全罪
问题 541: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计算。
A、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
B、犯罪开始之日起
C、犯罪结束之日起
D、被抓获之日起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89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知识点:追诉时效
问题 542: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追诉期限内()。
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
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知识点:追诉时效
问题 543:关于追诉时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是10年
B、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期限是20年
C、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追诉期限是20年
D、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知识点:追诉时效
问题 544: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其追诉期限为()。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知识点:追诉时效
问题 545:甲是某公交公司驾驶员,因违章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法院对其判处刑罚。依照法律规定,法院可以禁止甲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内从事公交驾驶员的职业。
A、1年
B、2年
C、3年
D、6年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37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37条之一,规定: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甲为公交驾驶员实施了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交通肇事罪,法院可以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禁止从事公交驾驶员的职业。
知识点:禁止令
问题 546: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
A、3年至5年
B、3年
C、1年
D、1年至3年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37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37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
知识点:禁止令
问题 54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可以免除
B、仍须执行
C、可以缓予执行
D、不再执行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72条第3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知识点:缓刑的适用
问题 548:施某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服刑13年后,因表现良好而获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6年,施某故意致人重伤,被判有期徒刑9年。根据《刑法》规定,对施某应撤销假释,()。
A、在9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B、在9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C、在1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D、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71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又《刑法》第69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施某前罪执行的是无期徒刑,数罪并罚仍应执行无期徒刑。
知识点:主刑的概念和种类、数罪并罚的适用原则
问题 549:甲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对甲数罪并罚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先执行有期徒刑,后执行拘役
B、先执行拘役,再执行有期徒刑
C、只执行有期徒刑
D、只执行拘役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刑法第六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知识点:数罪并罚的适用原则
问题 550:有期徒刑的期限,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
A、15年
B、20年
C、10年
D、25年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69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知识点:数罪并罚的适用原则
上一页
下一页
gsc@ly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