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导航
🏠 返回题库列表
2.刑法题库
共 936 题,第 6 页(每页显示 50 题)
问题 251:李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斗殴,李某声称要将王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菜刀。王某害怕,在李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李某打死。王某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王某在没有防卫对象的情形下实施的伤害行为不属于防卫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更不属于防卫过当。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本题错误。
知识点:防卫过当的概念-防卫过当
问题 252:为了防止果园被盗,李某在自家果园周围私设电网,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李某的行为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属于正当防卫。错误。
知识点: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
问题 253: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甲具有杀害乙的故意,其属于挑拨防卫,不构成正当防卫。错误。
知识点:正当防卫的概念-故意犯罪
问题 254: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正确。
知识点: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
问题 255: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8条规定:【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正确。
知识点:犯罪构成-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
问题 256:15周岁的甲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正确。
知识点: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年龄
问题 257:15周岁的张某过失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17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错误。
知识点: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年龄
问题 258: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17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
知识点:对免予刑事处罚人员的处理
问题 259: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17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错误。
知识点: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年龄
问题 260:赵某(15周岁)抢夺他人人民币30万元,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17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错误。
知识点: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年龄
问题 261:15周岁的张某聚众斗殴并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7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17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张某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刑法第292条
知识点: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年龄
问题 262:王某驾车匀速行驶,8周岁儿童李某玩弹弓,射出的石子击中王某的左眼,王某本能地捂住自己的眼睛,方向盘失去控制将正在骑自行车的刘某撞死。王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6条规定:【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正确。
知识点:犯罪构成-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问题 263: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正确。
知识点:犯罪构成-过失犯罪
问题 264:过失犯罪以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为构成要件。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正确。
知识点:犯罪构成-过失犯罪
问题 265: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在主观过错方面,甲是过失,乙是故意。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4条规定:【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正确。
知识点:犯罪构成-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问题 266:甲、乙在山上玩耍,甲见山下有一老人,便对乙说将石头推下去可能砸着老头。乙不信,于是甲将石头推下山,结果老头被砸死,则甲属于间接故意。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4条规定:【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甲放任砸死老人的结果发生,属于间接故意。正确。
知识点:犯罪构成-故意犯罪
问题 267:吴某天亮不久上山打猎,发现距其100米左右的山坡上的草丛中有一物体时隐时现,由于此处人烟稀少,吴某认为是野兔,便开枪射击。结果击中一小孩的臀部,造成轻伤。吴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4条规定:【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6条规定:【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正确。
知识点:犯罪构成-故意犯罪
问题 268: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有人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220伏的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方面是间接故意。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4条规定:【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正确。
知识点:犯罪构成-故意犯罪
问题 269:蒋某欲跳楼自杀,朱某大喊“怎么还不跳”,蒋某便跳楼而亡。朱某构成故意犯罪。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朱某没有杀死蒋某的故意,其叫喊与蒋某跳楼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朱某不构成故意犯罪。
知识点:犯罪构成-故意犯罪
问题 270:陈某驾车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不小心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陈某构成故意犯罪。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司机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错误。
知识点:犯罪构成-故意犯罪
问题 271:甲驾驶一辆货车在陡峭的山路行驶,乙为搭便车,贸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乙突然刹车,致乙摔入山沟死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刑法》第14条规定:【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错误。
知识点:犯罪构成-故意犯罪
问题 272:宁某为了不赡养老人,在饭中下毒准备毒死老人,但其发现老人与邻居小孩一起吃饭时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导致老人和小孩一起死亡。宁某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只是直接故意。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刑法》第14条规定:【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错误。
知识点:犯罪构成-故意犯罪
问题 273: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周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乙被张三酒后驾车撞伤,躺在血泊中,张三驾车逃走。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甲携带未成年人出行,负有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义务。其未履行救助义务,构成不作为犯罪。错误。
知识点:犯罪的概念-犯罪概念
问题 274:丁邀同事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丁构成不作为犯罪。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丁某对成年人秦某没有法定的救助义务,其未救助秦某不构成不作为犯罪。错误。
知识点:犯罪的概念-不作为犯罪
问题 275: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是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才是犯罪;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正确。
知识点:犯罪的概念
问题 276:有的行为尽管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只要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就可以比照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对
错
确认
答案:错
解析:《刑法》第3条规定:【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错误。
知识点: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
问题 277: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一律不得类推定罪。
对
错
确认
答案:对
解析:《刑法》第3条规定:【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类推定罪违反罪行法定原则,正确。
知识点: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
问题 278:张某因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6年后被决定假释,张某的假释考验期是()。
A、张某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B、张某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C、不得少于张某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D、有期徒刑假释考验期为3年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83条第1款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知识点:假释的概念与执行
问题 279:根据《刑法》关于缓刑的规定,下列可以适用缓刑的是()。
A、甲因妨害公务罪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1年
B、乙因诈骗罪被人民法院单处罚金
C、丙因非法持有枪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5个月
D、丁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系累犯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知识点:缓刑的适用
问题 280:朱某挪用公款40万元交给其弟弟做假酒生意,1个月后出于恐惧又将赃款悄悄退回单位。朱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据此朱某已构成挪用公款罪,且犯罪已实施完毕,属既遂。
知识点:挪用公款罪、犯罪的既遂
问题 281:下列行为不能以贪污罪论处的是()。
A、国家工作人员甲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收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
B、乙受国家机关的委托经营某小型国有企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该国有企业的资产转移到个人名下
C、国家工作人员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能退还
D、国家工作人员丁利用职务之便,将依法扣押的陈某私人所有的汽车据为己有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构成挪用公款罪,不以贪污论处。
知识点:贪污罪
问题 282:孙某制作、复制大量的淫秽光盘,除出售外,还多次借给多人观看,构成犯罪。对孙某的行为应()。
A、以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
B、以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
C、以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
D、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63、364条的规定,孙某的行为触犯了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两个罪名,应当数罪并罚。
知识点: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行为认定
问题 283:甲想从事贩毒活动,便使用少量海洛因混杂大量的面粉、石灰等原料,按照1:100的比例,制造了1000克“海洛因”出售给他人,获得赃款15000余元。对甲应定()。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贩卖毒品罪
C、制造毒品罪
D、诈骗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357条第2款规定: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问题 284:刘某为牟利,将单位让自己管理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贩卖给吸食毒品的钟某。刘某的行为构成()。
A、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B、贩卖毒品罪
C、容留他人吸毒罪
D、引诱他人吸毒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355条第1款规定: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知识点: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问题 285:关于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罪的自然人主体只能是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
B、单位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C、以牟利为目的,向吸毒人员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成立本罪
D、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不成立本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55条规定: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问题 286:林某多次劝诱与其共同生活的弟弟吸食鸦片,均未得逞,后来林某以不继续供给其上学费用相要挟,使其弟弟吸食鸦片四次,后林某因吸食鸦片被公安机关教育处罚时,林某供述上述情况,其行为构成()。
A、强迫他人吸毒罪
B、引诱他人吸毒罪
C、教唆他人吸毒罪
D、欺骗他人吸毒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353条第2款规定: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0条规定:违背他人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手段,迫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予立案追诉。
知识点:强迫他人吸毒罪
问题 287: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
A、免除处罚
B、从轻处罚
C、减轻处罚
D、酌情从轻处罚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351条第3款规定: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知识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问题 288:关于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法种植罂粟300株以上的行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B、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减轻处罚
C、非法种植罂粟而抗拒铲除的,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D、国家工作人员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的,属法定的从重处罚情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51条第1款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三)抗拒铲除的。第3款规定,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知识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问题 289:下列毒品犯罪中,具有以数量较大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是()。
A、非法种植大麻
B、运输毒品
C、容留他人吸食毒品
D、引诱他人吸食毒品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351条第1款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知识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问题 290:李大长期秘密制造毒品,其弟李二知道此事。某日,李大因制毒需要,就请李二帮忙到外地去收购一批乙醚并尽快运输回来,李二照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二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B、李二构成非法运输制毒物品罪
C、李二构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D、对李二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第41条对《刑法》第350条第2款作了修改,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生产、买卖、运输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知识点:制造毒品罪
问题 291:李某违反国家规定,多次从我国境内运输制造毒品原料的三氯甲烷至东南亚国家。李某构成()。
A、走私制毒物品罪
B、非法运输制毒物品罪
C、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罪
D、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第41条对《刑法》第350条第1款作了修改,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生产、买卖、运输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配剂,或者携带上述物品进出境,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取消了走私制毒物品罪和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将罪名修改为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罪。
知识点:走私制毒物品罪
问题 292:某边防武警甲虽明知其亲戚乙多次走私毒品但每次走私毒品数量较小,仍作假证明对其予以包庇,甲的行为涉嫌()。
A、包庇罪
B、走私毒品罪的共犯
C、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D、徇私枉法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49条第1款规定: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3条第1款规定: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作虚假证明,帮助掩盖罪行的。
知识点: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问题 293:杜某得知公安机关近期要开展“严打”行动,遂将尚未卖掉的50多克海洛因和贩毒所得赃款8万多元拿到家住偏远农村的亲戚臧某家隐藏。公安机关得到消息后找臧某调查此事,臧某矢口否认,并于当晚将上述毒品、赃款带到后山山洞藏匿时被跟踪而至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臧某的行为应当以()论处。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C、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D、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1)根据:《刑法》第348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如司法机关根据现有证据认定行为人非法持有数量较大的毒品是用于或来源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转移,或者不构成犯罪的,不该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2)根据《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根据《刑法》第349条第1款规定,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构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和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是一般条款和特殊条款的法条竞合关系。臧某将毒品犯罪分子杜某交给其的毒品和贩毒所得赃款藏匿、转移,在公安机关调查时对此进行隐瞒,其行为已构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因此,应选。(3)根据《刑法》第349条第1款规定: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臧某是为贩毒的杜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而不是为其作伪证包庇,不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知识点: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问题 294:关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法持有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持有毒品不限于本人持有,包括通过他人持有
C、持有毒品者非所有者时,必须知道谁是所有者
D、因贩卖而持有毒品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348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2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鸦片二百克以上、海洛因、可卡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第3款规定:本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占有、携带、藏有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毒品。
知识点:非法持有毒品罪
问题 295:甲见贩毒有利可图,于是从乙手中买得15克海洛因进行贩卖,交易时被抓获。经鉴定,甲贩卖的海洛因系白面粉。甲构成()。
A、贩卖毒品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诈骗罪
D、贩卖毒品罪和诈骗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347条第3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2款规定:本条规定的“贩卖”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本题中,甲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客观上也存在犯罪行为,虽然其贩卖的不是毒品,但并不影响其构成犯罪。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问题 296:李某将自己吸食后剩下的2克海洛因卖给赵某,赵某吸食完后要求李某继续提供毒品,李某因为没有毒品,无奈之下,就装了一包面粉谎称毒品卖给赵某,获得1万元现金,李某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和贩卖毒品罪
B、诈骗罪
C、欺骗他人吸毒罪
D、贩卖毒品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347条第1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李某将自己吸食后剩下的2克海洛因卖给赵某,构成贩卖毒品罪。李某将面粉谎称毒品卖给赵某,获得1万元现金,属于诈骗行为,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诈骗罪
问题 297: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
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
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3款规定:本条规定的“贩卖”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正确;持仿真手枪不属于持枪抢劫,正确;非法持有毒品罪与抢劫罪相比是轻罪而被吸收,正确;刘某的死亡与陈某送其毒品的行为无直接因果关系,错误。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问题 298: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了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2款规定:本条规定的“贩卖”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第3款规定: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对代购者以贩卖毒品罪立案追诉。不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毒品数量达到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数量标准的,对托购者和代购者以非法持有毒品罪立案追诉。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无论是否牟利,都应以相关毒品犯罪的共犯立案追诉。
知识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问题 299:具有下列情形,并且毒品犯罪嫌疑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推定其“明知”的是()。
A、甲经过海关时,以假报、隐匿等蒙蔽手段逃避检查
B、民警在犯罪嫌疑人乙家的院落中查出藏有毒品
C、犯罪嫌疑人丙持有毒品
D、毒品包装物上留下的指纹与犯罪嫌疑人丁的比对一致
确认
答案:A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1条第7款第2项规定:走私、贩卖、运输毒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实施的是走私、贩卖、运输毒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结合行为人的供述和其他证据综合审查判断,可以认定其“应当知道”,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二)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在其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
知识点:主观明知的认定
问题 300:关于非法行医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而冒充医生在医疗单位从业,过失造成就诊人死亡,构成招摇撞骗罪和医疗事故罪
B、乙是某中医学校的在读学生,在其父所开个体诊所以医生的名义为病人进行治疗,在没有作皮试的情况下注射青霉素,导致病人因过敏抢救无效死亡,构成非法行医罪
C、家庭接生员丙实施家庭接生的行为,属于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
D、丁非法行医造成两名以上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属于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33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一)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五)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第3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一)造成就诊人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二)造成三名以上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丁的行为不属于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知识点:非法行医罪——行为认定
上一页
下一页
gsc@ly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