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导航
🏠 返回题库列表
2.刑法题库
共 936 题,第 7 页(每页显示 50 题)
问题 301:刘某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诊所,在诊所无接生条件的情况下,仍然为他人接生赚钱,一日在为一孕妇接生时,因医术不高,加之医疗条件太差,致使孕妇死亡。刘某构成()。
A、非法行医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医疗事故罪
D、非法经营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33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
知识点:非法行医罪——行为认定
问题 302:甲非法组织乙卖血,造成乙轻伤。甲构成()。
A、非法组织卖血罪
B、故意伤害罪
C、非法组织卖血罪和故意伤害罪
D、医疗事故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333条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知识点:非法组织卖血、故意伤害——行为认定
问题 303:甲组织一批妇女偷渡到美国,途中,甲想与妇女乙发生性关系,遭拒绝后,将乙强奸。甲的行为()。
A、构成强奸罪
B、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
C、以强奸罪和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数罪并罚
D、构成偷越国境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18条第2款规定: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集团的首要分子;(二)多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人数众多的;(三)造成被组织人重伤、死亡的;(四)剥夺或者限制被组织人人身自由的;(五)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六)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七)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前款罪,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知识点:强奸罪
问题 304:甲欠乙10万元拖欠不还,乙向人民法院起诉并胜诉,甲在履行期限内仍不归还,于是乙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人民法院的执行人员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候,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轻微伤,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甲的行为构成()。
A、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B、故意伤害罪
C、妨害公务罪
D、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1)《刑法》第313条第1款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5项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甲在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到其家中执行时,率领家人手持棍棒殴打执行人员,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2)《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故意伤害罪。甲率领家人将执行人员打成轻微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3)《刑法》第27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构成妨害公务罪。甲实施的行为既有妨害公务的行为,也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5项规定,应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4)《刑法》第291条规定,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构成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甲在自己家中阻挠执行人员,不在公共场所。
知识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问题 305:某市人民法院执行庭副庭长黄某带领法官张某以及法警陈某、赵某到被执行人孙某家,依法对孙某强制执行已生效的民事判决,但孙某抗拒执行,伙同其妻子朱某、邻居郑某以纠缠、拖拉、口咬、殴打、撕扯法院徽章、撕坏法官、法警制服、堆放障碍物拦堵警车、抢夺电警棍等手段,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孙某等人的行为构成()。
A、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B、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C、故意伤害罪
D、妨害公务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313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6、7项规定,孙某殴打执行人员,撕扯制服抢夺警械,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知识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妨害公务罪,故意伤害罪界限
问题 306:下列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是()
A、甲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
B、乙明知他人有恐怖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
C、丙明知他人有故意杀人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
D、丁明知他人有极端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311条修改为:“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或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只有拒绝提供以上三种犯罪证据,才会构成犯罪。
知识点:拒绝提供间谍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
问题 307:许某明知其弟犯了强奸罪,不仅没向公安机关报案,反而在公安机关抓捕时,给其弟2000元路费让其弟逃跑。许某的行为()。
A、构成包庇罪
B、构成窝藏罪
C、构成妨害公务罪
D、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窝藏和包庇两者有严格的区分,窝藏是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场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而包庇则是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的行为。本案中,许某的行为属于窝藏,应以窝藏罪论处。《刑法》第27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构成妨害公务罪。许某的行为是为犯罪分子提供财物,帮助其逃匿,不是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构成妨害公务罪。
知识点:妨害公务罪和窝藏、包庇罪
问题 308:下列行为不构成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是()。
A、司法工作人员甲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的严重后果
B、辩护人乙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国家秘密公开传播
C、诉讼代理人丙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严重后果
D、原告丁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后果严重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308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308条之一:“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辩护人乙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知识点: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主体及泄露国家秘密罪
问题 309: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偿还借款12万元,并向法院提供了盖有乙的印章、指纹的借据及附件,法院判决乙向甲偿还“借款”12万元。经乙申诉后查明,上述借据及附件均系甲伪造,乙根本没有向甲借款。甲的行为属于()。
A、民事欺诈,不成立犯罪
B、虚假诉讼罪
C、合同诈骗
D、票据诈骗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307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307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
知识点:诈骗罪
问题 310:甲作为保险事故鉴定人,为乙能够顺利骗取保险金,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应当认定为()。
A、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B、伪证罪
C、诈骗罪的共犯
D、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305条,刑事诉讼中的鉴定人才可能构成伪证罪;根据《刑法》第198条,构成保险诈骗罪共犯。
知识点:伪证罪;保险诈骗罪
问题 311:李某与王某有仇,为了报复王某,李某向公安机关谎称自己3万元被盗,并指使张某向公安机关证明自己被盗3万元系王某所为。张某构成()。
A、伪证罪
B、虚假诉讼罪
C、诬告陷害罪
D、妨害作证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305条,张某受李某指使冒充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构成伪证罪。根据《刑法》第243条,张某不符合妨害作证罪的构成要件。虚假诉讼罪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知识点:伪证罪;妨害作证罪
问题 312:赵某发现邻居吴某偷了同村杜某家的电视机、手提电脑等价值约1万元的财物,但未予检举。赵某()。
A、构成包庇罪
B、构成伪证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共同犯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1)《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包庇罪。赵某并未给吴某作假证明包庇,不构成包庇罪。(2)《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赵某没有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假证明意图隐匿吴某的罪证,不构成伪证罪。(3)赵某发现邻居吴某盗窃了杜某家中财物,而没有检举,赵某属于“知情不举”,我国《刑法》没有将知情不举作为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赵某不构成犯罪。(4)《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赵某没有犯罪的故意,不是共同犯罪。
知识点:包庇罪、伪证罪
问题 313:律师甲在代理一起民事诉讼案件时编造了一份对自己代理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虚假证言,指使证人李某背熟以后向法庭陈述,致使本该败诉的己方当事人因此而胜诉。甲构成()。
A、伪证罪
B、妨害作证罪
C、辩护人妨害作证罪
D、帮助伪造证据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305条,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才构成;根据《刑法》第307条在民事诉讼中指使证人李某背熟以后向法庭作伪证,构成妨害作证罪;根据《刑法》第306条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只在刑事诉讼中;甲是指使他人作伪证,不是帮助他人伪造证据。
知识点:伪证罪;妨害作证罪;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问题 314:甲和乙是恋人。一日,甲抢劫了丙的财物,3日后,民警将甲作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时,乙主动为甲开脱罪责,并声称,当日甲始终陪其在公园游玩,还向民警出示了两张从别处找来的公园门票。乙的行为构成()。
A、包庇罪
B、伪证罪
C、窝藏罪
D、妨害作证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1)《刑法》第310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罪、包庇罪。本题中,乙向民警作假证明包庇甲无罪,构成包庇罪。(2)《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本题中,甲和乙是恋人,乙作假证明为甲开脱罪责,不属于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不构成伪证罪。(3)《刑法》第30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构成妨害作证罪。本题中,乙没有上述行为,不构成妨害作证罪。
知识点:包庇罪
问题 315:乙酒后驾车撞死他人后,找到司机甲,要甲为自己顶罪,甲念及乙平时对自己的关照便前往司法机关“投案自首”。甲构成()。
A、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B、伪证罪
C、包庇罪
D、妨害公务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甲与交通肇事行为没有任何关系且事后顶罪;根据《刑法》第305条不符合伪证罪主体要件即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根据《刑法》第310条构成包庇罪,甲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顶罪;显然错误。
知识点:伪证罪;包庇罪
问题 316:王某在担任辩护人时编造了一份隐匿罪证的虚假证言,交给被告人陈小二的父亲陈某,让其劝说证人李某背熟后向法庭陈述,并给李某5000元好处费。陈某照此办理。李某收受5000元后,向法庭作了伪证,致使陈小二无罪释放。后陈某给陈小二10万美元让其逃往国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的行为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B、李某作伪证的行为构成伪证罪
C、陈某构成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共同犯罪
D、陈某让陈小二逃往国外的行为构成脱逃罪的共犯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306条,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王某构成辩护人伪造证据罪;根据《刑法》第305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李某作为证人构成伪证罪;李某不是辩护人;根据《刑法》第310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陈某构成包庇罪。
知识点:伪证罪,辩护人伪造证据罪罪,包庇罪,
问题 317:证人甲为被告人乙的哥哥,为了帮助乙洗脱罪名,甲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了虚假证明,同时甲还帮助乙一起毁坏了作案工具铁榔头一把。对甲应当()。
A、以伪证罪定罪处罚
B、以帮助毁灭证据罪定罪处罚
C、以妨害作证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D、以伪证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D
解析:甲实施了两个行为,一个是作伪证,根据:《刑法》第305条,构成伪证罪;一个是帮助毁坏作案工具,根据《刑法》第307条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数罪并罚。
知识点:伪证罪;帮助毁灭证据罪数罪并罚问题
问题 318:某市公安局预审科科长陈某在办理其妻子的表弟吴某故意伤害他人致死案时,将吴某的年龄由19周岁改为17周岁,又在起诉意见书中加入吴某被迫自卫等虚假情节,妄图使吴某不受追诉。陈某构成()。
A、伪证罪
B、滥用职权罪
C、徇私枉法罪
D、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399条,陈某的行为符合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即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枉法,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属牵连犯,应择重罪徇私枉法罪从重处罚。根据《刑法》第305条,伪证罪的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故陈某不是伪证罪的主体。
知识点:伪证罪,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问题 319:下列行为构成伪证罪的是()。
A、法院书记员因疏忽漏记了案件重要事实
B、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伪造证据
C、侦查人员受人所托帮助犯罪嫌疑人伪造证据
D、刑事诉讼中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
确认
答案:D
解析:不是故意;根据《刑法》第306条,构成辩护人伪造证据罪;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枉法,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属牵连犯,根据《刑法》第399条,应择重罪徇私枉法罪从重处罚。
知识点:伪证罪,辩护人伪造证据罪,徇私枉法罪,
问题 320:下列情形,明知他人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不以开设赌场罪的共犯论处的是()。
A、张某为他人提供赌博机
B、李某受雇参与赌场经营管理并分成
C、王某为朋友开设赌场者组织客源,不收取回扣、手续费
D、孙某参与赌场管理并领取高额固定工资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公通字[2014]17号)第3条的规定,明知他人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开设赌场罪的共犯论处:(一)提供赌博机、资金、场地、技术支持、资金结算服务的;(二)受雇参与赌场经营管理并分成的;(三)为开设赌场者组织客源,收取回扣、手续费的;(四)参与赌场管理并领取高额固定工资的;(五)提供其他直接帮助的。
知识点:赌博罪——共犯认定
问题 321:关于赌博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赌博犯罪,有组织未成年人参与赌博情形的,依照《刑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B、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C、通过赌博或者为国家工作人员赌博提供资金的形式实施行贿、受贿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D、为赌博行为提供棋牌室等娱乐场所收取正常的场所和服务费用的经营行为,以赌博论处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30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3号)第5条的规定,实施赌博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的规定从重处罚:……(三)组织未成年人参与赌博,或者开设赌场吸引未成年人参与赌博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3号)第6条规定: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第7条规定:通过赌博或者为国家工作人员赌博提供资金的形式实施行贿、受贿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第9条规定:不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娱乐活动,以及提供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只收取正常的场所和服务费用的经营行为等,不以赌博论处。
知识点:赌博罪——从重处罚、行为认定
问题 322:关于赌博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规定的“开设赌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周边地区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吸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主要客源,构成赌博罪的,可以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C、明知他人实施赌博犯罪活动,而为其提供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直接帮助的,不构成犯罪
D、实施赌博犯罪,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依照《刑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30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3号)第2条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开设赌场”。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3号)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周边地区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吸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主要客源,构成赌博罪的,可以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4条规定:明知他人实施赌博犯罪活动,而为其提供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直接帮助的,以赌博罪的共犯论处。第5条规定:实施赌博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的规定从重处罚:(一)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
知识点:赌博罪——行为认定
问题 323:实施赌博犯罪,下列情形中不属于从重处罚的是()。
A、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
B、组织国家工作人员赌博的
C、组织未成年人参与赌博的
D、开设赌场吸引未成年人参与赌博的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3号)第5条的规定,实施赌博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的规定从重处罚:(一)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二)组织国家工作人员赴境外赌博的;(三)组织未成年人参与赌博,或者开设赌场吸引未成年人参与赌博的。
知识点:赌博罪——从重处罚
问题 324: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构成犯罪的,应当以()。
A、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B、赌博罪定罪处罚
C、开设赌场罪定罪处罚
D、赌博罪和非法经营罪数罪并罚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3号)第6条的规定,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知识点:赌博罪——行为认定
问题 325:关于寻衅滋事罪,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乘公交车,因公交车急刹车而撞到同车的乙,乙因甲没有表示歉意而对其进行辱骂,甲借故生事将乙打成轻伤。甲构成寻衅滋事罪
B、甲与乙恋爱分手后对乙怀恨在心,在互联网上辱骂、恐吓乙,乙因气愤和恐慌而精神失常。甲构成寻衅滋事罪
C、甲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消息,称市政府将推行机动车单双号限制通行措施,号召大家到市政府门前抗议,引起上千名群众聚集。甲构成寻衅滋事罪
D、甲酒后无聊,当街拦住一残疾人肆意辱骂,引发数十人围观,附近交通一度中断。该事件被当地电视台曝光,引起社会舆论强烈谴责。甲构成寻衅滋事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第1条第2款规定: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293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甲借故生事殴打乙致轻伤,但乙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甲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构成故意伤害罪。(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1号)第5条第1款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第2条第2项规定,随意殴打他人,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节恶劣”。甲在互联网上辱骂、恐吓乙,导致乙精神失常,属于情节恶劣,构成寻衅滋事罪。(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1号)第5条第2款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4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甲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构成寻衅滋事罪。(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第3条第3项规定,追逐、拦截、辱骂、恐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情节恶劣”。甲辱骂残疾人,造成交通堵塞并引起社会舆论谴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构成寻衅滋事罪。
知识点:寻衅滋事罪
问题 326:酒店服务员张三为报复将其辞退的酒店,在互联网发帖谎称其已在酒店通气管道输入毒害性气体,一时间引起酒店住客的恐慌和骚乱,酒店报案,警方出动大批警力进行疏散,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张三的行为构成()。
A、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B、诈骗罪
C、编造虚假信息罪
D、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手段是投放虚假的物质,并通过一定方式使人们认为其所投放的虚假危险物质是真实的;编造虚假信息罪的手段只是编造、传播虚假的信息,而实际没有投放虚假物质。因此构成编造虚假信息罪。
知识点: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编造虚假信息罪的界限
问题 327:下列行为中,不构成犯罪的是()
A、甲为了制造恐慌,谎称向饮用水水库中投放了毒害性物质,引起严重社会恐慌
B、乙为谋取非法利益,编造传播虚假疫情,导致抗生素奇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C、丙编造虚假的地震预报,导致该地区严重混乱,生产经营瘫痪
D、丁不知道是虚假险情,在微信圈传播,引起恐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291条之一中增加1款作为第2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丁构成犯罪,缺乏“明知”这一要件。
知识点: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问题 328:下列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有()。
A、刘某给电视台打电话谎称向火车站投放传染病病原体,导致有关部门紧急疏散旅客,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B、王某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
C、李某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多人死亡
D、郑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291条,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扰乱的是社会秩序;王某危害的是不特定多数矿工的生命安全,危害了公共安全,根据《刑法》114条,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刑法》338条,构成污染环境罪,侵犯的是国家对危险废物的社会管理秩序;根据《刑法》144条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侵犯的是社会经济秩序。
知识点: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污染环境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客体界限
问题 329:王某用灌有红色颜料的注射器在广场上连扎3位妇女的臀部,人们误以为注射器里是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引起群众的极大骚乱和恐慌。王某的行为构成()。
A、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B、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C、强制猥亵、侮辱罪
D、寻衅滋事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王某客观上采用装有红色颜料的注射器扎女性臀部方法引起社会恐慌,客体是侵犯了社会公共秩序,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符合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其他选项不符合构成要件。
知识点: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客体
问题 330:以下有关证件、证明书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伪造、变造、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森林、林木、林地权属证书,构成犯罪的,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
B、对于买卖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等经营许可证明,同时构成非法经营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C、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并实施诈骗的,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
D、买卖伪造的国家机关证件,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追究刑事责任
确认
答案:C
解析:(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对于伪造、变造、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森林、林木、林地权属证书,占用或者征用林地审核同意书、育林基金等缴费收据以及其他国家机关批准的林业证件构成犯罪的,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对于买卖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等经营许可证明,同时触犯非法经营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说法正确。(2)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的联系。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中,为了实施诈骗犯罪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属于牵连犯,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因此,说法错误。(3)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买卖伪造的国家机关证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问题的答复》规定,“对于买卖伪造的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适用《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说法正确。
知识点: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问题 331:甲为了赚钱伪造了一批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乙明知这批证书是假的仍进行贩卖,后甲、乙二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乙以伪造事业单位证明文件罪定罪处罚
B、对乙以买卖事业单位印章罪定罪处罚
C、对乙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
D、对乙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
确认
答案:D
解析:甲构成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乙明知是伪造的学历、学位证明仍贩卖的,根据《刑法》第280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
知识点: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共犯情形、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
问题 332:某单位发给职工每人300元某商场的购物代金券作为过节福利。职工甲觉得太少,于是私刻商场的公章又伪造了面额200元的代金券100张,除自己使用外,还送给亲戚和朋友若干。甲构成()。
A、伪造公司债券罪
B、伪造金融票证罪
C、诈骗罪
D、伪造公司印章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甲明知自己无权制作上述单位的印章但为了多买东西,私刻商场的公章骗取商品,因诈骗数额较低,达不到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80条,以伪造公司印章罪定罪处罚。
知识点:伪造公司印章罪,诈骗罪立案标准
问题 333:甲伪造了一批国家机关印章,然后交给刚来北京打工的乙,由乙帮助贩卖。乙明知是伪造的印章,但为了挣钱,仍然予以贩卖。后甲、乙二人被公安机关抓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
B、乙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
C、甲、乙二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的共犯
D、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第280条,甲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乙构成买卖国家机关印章罪。
知识点: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问题 334:关于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买卖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构成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B、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贩卖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
C、向制假者提供了自己的照片,并向制假者购买了伪造的身份证,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共犯
D、为了经营民用爆炸物品,而伪造了有关国家机关的批准文件,按非法经营罪与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从一重罪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根据[1999]高检研发第5号的规定,构成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法释[2001]22号的规定,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80条按非法经营罪与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从一重罪处罚。
知识点: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及共犯和牵连犯问题
问题 335:甲偷拍当地富商乙私会情人时的不雅照片,将照片人员面部打上马赛克后在网络论坛上发布,并打电话威胁乙称要想删除照片必须支付现金10万元,否则将照片原样在网上发布。甲构成()。
A、敲诈勒索罪
B、非法经营罪
C、寻衅滋事罪
D、诽谤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1)《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274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2000元至5000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74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甲偷拍乙不雅照,并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该照片为由,威胁乙支付现金10万元,数额巨大,构成敲诈勒索罪。(2)《刑法》第225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①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②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③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④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甲的行为不符合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非法经营罪。(3)《刑法》第293条第1款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寻衅滋事罪:①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③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④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甲的行为不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寻衅滋事罪。(4)《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甲的行为不符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诽谤罪。
知识点:敲诈勒索罪
问题 336:甲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某县工商局副局长的职位。在该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时,甲向乙声称:“如果不给我2万元,你这次绝对没有机会。”乙为了获得岗位,只好送甲2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招摇撞骗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B、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数罪并罚
C、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实行数罪并罚
D、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敲诈勒索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80条、第385条、《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行为人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等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规定,行为人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以后,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侵占本单位财物、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分别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和相应的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数罪并罚。
知识点:贪污贿赂罪,敲诈勒索的界限
问题 337:王某假冒公安人员,称能帮助李某(女)的弟弟(因盗窃被逮捕)找关系放出来,李某信以为真,王某即趁机多次和李某发生性关系。对王某应当()。
A、以招摇撞骗罪定罪从重处罚
B、以强制猥亵罪定罪处罚
C、以强制猥亵罪定罪处罚
D、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第279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罚。王某冒充民警招摇撞骗。
知识点:招摇撞骗罪
问题 338:关于妨害公务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
B、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C、必须导致公务无法执行的结果才能构成本罪
D、必须是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暴力、威胁对象才能构成本罪
确认
答案:A
解析:《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277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5款:“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知识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问题 339:关于妨害公务罪,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A、甲以暴力方法阻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处伪劣商品的行为
B、乙以暴力方法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
C、丙以暴力方法阻碍公安民警张某、李某依法对其传唤
D、在发生重大洪灾中,丁以暴力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防疫职责的行为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7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277条中增加1款作为第5款:“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知识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问题 340:村民谢某与刘某有矛盾。谢某为泄私愤,故意向刘某承包经营的鱼塘投放农药,致2万余尾活鱼死亡,造成损失15万元。谢某的行为构成()。
A、投毒罪
B、破坏生产经营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危害公共安全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76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公通字[2008]36号)第34条的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谢某因泄愤报复,毁坏刘某承办经营的鱼塘中的活鱼,与刘某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联系,应当按破坏生产经营罪论处。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行为认定
问题 341:甲系某工厂厂长的司机,因受领导批评,心怀不满。某日将厂长的专用轿车开到河边,推下河堤,致使50万元的高级轿车报废,后告知厂长汽车失灵坠河。甲构成()。
A、破坏生产经营罪
B、诈骗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75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公通字[2008]36号)第33条的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甲某出于报复,故意毁坏财物,数额较大,应当按照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行为认定
问题 342:王某正在盗窃财物时,被李某发现,李某对王某说:“交出3000元钱,否则告发你。”王某被迫交给李某3000元钱。李某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盗窃罪共犯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李某的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
问题 343:下列不构成挪用资金罪的是()。
A、甲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去国外观光旅游,1个月内归还
B、乙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用于投资股市,1个月内归还
C、丙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用于赌博,1个月内归还
D、丁筹建公司,挪用准备设立的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上的资金数额较大用于放高利贷
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85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公司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据此,选项表述正确,表述错误。甲虽然挪用本单位资金出去旅游且数额较大,但他在1个月内就已经归还了,所以不构成犯罪。另外,准备设立的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上的资金也可以成为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表述正确。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立案追诉标准
问题 344:公司保安甲在休假期内,以“第二天晚上要去医院看望病人”为由欺骗保安乙,成功和乙换岗。当晚,甲将其看管的公司仓库内价值5万元的财物运走变卖。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71条对职务侵占罪作了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公司保安甲利用自己看管仓库的职务便利,将价值5万元的财物运走变卖,构成职务侵占罪。因此该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犯罪构成
问题 345:某村村民小组组长甲将代收的村提留、统筹款等共计2万元据为己有,然后称这些款项被盗。甲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
B、职务侵占罪
C、侵占罪
D、诈骗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12号》规定,对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
问题 346:甲在某公司招聘司机时,用假身份证应聘并被录用。后按公司安排独自一人将价值7万元的货物从上海运往西安途中,在无锡将该货物变卖后潜逃,得款2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确认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甲非法财物的方式基于本人职务的便利,侵占的财物系本人单位的财物,构成职务侵占罪,不构成盗窃罪,诈骗罪及侵占罪,因此本题选。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
问题 347:某合资企业推销员甲,推销本厂沙发靠垫,价格在10至15元之间浮动。在与一百货商场协商价格时,以15元价格卖给该商场1万个沙发靠垫,然后要求商场在写收条时,一律将单价写成每个10元,并将多余货款占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
A、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B、侵占罪
C、挪用资金罪
D、职务侵占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
问题 348: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的是()。
A、外资企业的董事长
B、集体所有制工厂的厂长
C、私人企业的经理
D、国有银行的行长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不能成为职务侵占罪主体。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
问题 349:甲在抢夺香烟时,因卖烟者反抗,当场使用暴力将卖烟者打成轻伤后将香烟夺走。甲的行为构成()。
A、抢夺罪
B、抢劫罪
C、故意伤害罪
D、哄抢罪
确认
答案:B
解析:《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甲的行为已转化为抢劫罪。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
问题 350:甲夜入民宅行窃,被主人发现,用木棍将主人打昏,携带赃物逃走后,唯恐主人醒后报案,又返回将主人杀死。甲构成()。
A、抢劫罪
B、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
C、故意杀人罪
D、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
确认
答案:D
解析:《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甲的行为已转化为抢劫罪,抢劫结束后又返回杀人,同时构成故意杀人罪。
知识点:侵犯财产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民主权利罪
上一页
下一页
gsc@ly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