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导航
🏠 返回题库列表
7.办理行政案件程序题库
共 623 题,第 7 页(每页显示 50 题)
问题 301: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
A、15日30日
B、30日20日
C、15日15日
D、30日30日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9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知识点: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办案期限的延长
问题 302:下列人员中,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后应当执行的是()。
A、小李,男,15周岁,因参与赌博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B、小刘,女,18周岁,因虐待丈夫与前妻所生之女小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但小刘正怀有6个月身孕
C、老张,男,74周岁,因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十分恶劣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D、小何,男,25周岁,因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知识点: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年龄规定
问题 303:王某因违反治安管理被某县公安局决定给予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在送所执行时,发现王某刚满15周岁零7个月。公安机关应当()。
A、依法执行拘留处罚
B、将拘留处罚改为罚款
C、不执行拘留处罚
D、根据王某的悔过表现决定是否执行拘留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知识点: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年龄规定
问题 304:下列人员中,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并应当执行的有()。
A、残疾人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C、70周岁以上的
D、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知识点: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适用情形
问题 305:甲,现年71周岁,因嫖娼被查获。下列对甲的处罚正确的是()。
A、不予处罚
B、不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C、裁决行政拘留但不执行
D、减轻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知识点: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年龄规定
问题 306: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以下可以执行行政拘留的是()。
A、强行乞讨的残疾人甲
B、胁迫他人乞讨的怀孕妇女乙
C、利用他人乞讨的71周岁的丙
D、买卖黄碟的13周岁的丁
确认
答案:A
解析:(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该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①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②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③70周岁以上的;④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甲虽然是残疾人,但不属于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情形。乙是怀孕妇女、丙是70周岁以上的人,都属于法定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情形。(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丁未满14周岁,对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不予处罚,而不是不执行行政拘留。
知识点: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适用情形
问题 307:下列人员被处行政拘留,应当执行的是()。
A、强行乞讨的残疾人甲
B、胁迫他人乞讨的怀孕妇女乙
C、利用他人乞讨的71周岁的丙
D、初次盗窃的丁(17周岁)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知识点: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适用情形
问题 308:陈某被刑事拘留、逮捕后,又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如果被刑事拘留、逮捕的时间已超过被行政拘留的时间的,则()。
A、行政拘留可以执行,办案部门不用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人
B、行政拘留不再执行,办案部门也不用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人
C、行政拘留可以执行,但办案部门必须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人
D、行政拘留不再执行,但办案部门必须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人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2条规定: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关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折抵行政拘留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2条规定:“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这里的“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包括被行政拘留人在被行政拘留前因同一行为被依法刑事拘留、逮捕时间。如果被行政拘留人被刑事拘留、逮捕的时间已超过被行政拘留的时间的,则行政拘留不再执行,但办案部门必须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人。
知识点:处罚的折抵-强制措施折抵行政拘留
问题 309:违法行为人被决定行政拘留,应当在行政拘留期限内予以折抵的是()。
A、因同一行为被传唤的时间
B、因同一行为被刑事拘留的时间
C、因同一行为被继续盘问的时间
D、因同一行为被取保候审的时间
确认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2条规定: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
知识点:处罚的折抵-强制措施折抵行政拘留
问题 310: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因同一违法事实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1日,折抵行政拘留()。
A、半日
B、1日
C、3日
D、2日
确认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2条规定: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
知识点:处罚的折抵-强制措施折抵行政拘留
问题 311: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
A、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B、减轻处罚
C、加重处罚
D、从重处罚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规定: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第20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一)有较严重后果的;(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知识点: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与数过并罚-教唆、胁迫、诱骗行为的处罚
问题 312:某个体经营部职员共6人,在该部经营者甲的带领下共同实施了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对此公安机关应当()。
A、分别对6人进行处罚
B、处罚该单位负责人甲
C、对该单位进行处罚
D、对甲从重处罚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规定: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是指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即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二是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必须是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成员实施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单位作为一个整体,一个“拟制”的人违反治安管理。
知识点: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与数过并罚-共同违法行为的处罚
问题 313:甲、乙、丙、丁4人自发成立了环卫保护小组,在保护生态环境活动中,因制止他人乱倒生活垃圾发生口角,进而共同殴打他人。对4人殴打他人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
A、处罚该组织的组织者甲
B、处罚该组织
C、按4人在殴打他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D、处罚该组织的负责人乙
确认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规定: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知识点: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与数过并罚-共同违法行为的处罚
问题 314: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
A、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B、对主犯从重处罚
C、对从犯从轻处罚
D、分别裁决,合并执行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规定: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知识点: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与数过并罚-共同违法行为的处罚
问题 315:甲盗窃了一辆价值50余元的自行车,3天后又盗窃了一辆价值100余元的自行车,对甲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分别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合并执行
B、甲的行为是连续盗窃行为,作一个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C、既可以合并处罚,也可以作为一个行为从重处罚
D、对甲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确认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6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30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继续或者持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被侵害人在违法行为追究时效内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不受本条第一款追究时效的限制。
知识点: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与数过并罚-连续违法行为的认定
问题 316:甲因盗窃被公安机关决定治安拘留15日,同时查明其还有抢夺行为,对其抢夺决定治安拘留10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甲应执行治安拘留()。
A、10日
B、14日
C、20日
D、25日
确认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6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知识点: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与数过并罚-数过并罚
问题 317:甲教唆乙实施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后被公安机关查获,公安机关对甲、乙二人的处罚应为()。
A、从重处罚甲,同时处罚乙
B、从重处罚乙,同时处罚甲
C、给予甲、乙二人相同的处罚
D、对乙处罚,对甲不处罚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0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一)有较严重后果的;(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从重处罚的情形
问题 31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的,从重处罚。
A、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
B、平时表现不好
C、一年内再次违反治安管理
D、手段恶劣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0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一)有较严重后果的;(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从重处罚的情形
问题 319:下列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形,不应从重处罚的是()。
A、有较严重后果的
B、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C、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D、一年前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0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一)有较严重后果的;(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从重处罚的情形
问题 320: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由于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应当()。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不予处罚
D、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确认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第2条第3款规定: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由于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应当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问题 321:行为人自动放弃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不予处罚
D、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第2条第2款规定:行为人自动放弃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不予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不予处罚的情形
问题 322:行为人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应当()。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不予处罚
D、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第2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不予处罚。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不予处罚的情形
问题 323:甲、乙二人共同盗窃他人现金300元后逃匿。甲归案后,带领公安民警抓获潜逃的乙,对甲()。
A、按共犯原则比照乙进行处罚
B、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C、从轻处罚
D、免予处罚
确认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9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一)情节特别轻微的;(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五)有立功表现的。故选答案:B。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问题 32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的情形包括()。
A、情节特别轻微的
B、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C、出于他人教唆的
D、主动消除违法后果的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9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一)情节特别轻微的;(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五)有立功表现的。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的情形
问题 325:李某又聋又哑,一次在盗窃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对李某()处罚。
A、应当从轻
B、应当减轻
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确认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4条规定: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又聋又哑的人
问题 326:15周岁的李某在当地一名胜古迹的石碑上用小刀刻了“李某到此一游”几个字,被当地公安机关处以100元罚款,并当场收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不满16周岁,应当不予处罚
B、李某的行为应由旅游管理部门处罚
C、当场收缴罚款100元不合法
D、不能当场对李某作出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25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故应对李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但罚款100元不符合当场收缴的规定。
知识点:行政处罚的适用、行政处罚的执行
问题 32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予处罚
D、给予处罚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知识点: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又聋又哑的人
问题 328:张三在春天的时候精神病会发作,其余时间则正常无异。某年春天张三殴打李四,公安机关调查后作出了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到了夏天,张三认为自己的行为反正不会受到处罚,就又殴打了平时与自己有矛盾的王五。对此,()。
A、不应行政处罚
B、应予行政处罚,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C、应予行政处罚
D、应予行政处罚,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34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并在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予以行政处罚,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知识点:行政处罚的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的处罚
问题 329:下列有关对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减轻处罚
B、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C、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如对本人有危险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D、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如对他人的人身有威胁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答案:D项是正确的。醉酒不属于减轻处罚的情形。不是任何情况下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都要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要看有无必要,也就是说是否有危险,如果这个人是一个闻酒就睡的人,这就没有必要去对他进行所谓保护性约束。因为有危险而是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知识点: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保护性措施的适用
问题 33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予处罚
D、给予处罚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知识点: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间歇性精神病人
问题 33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予处罚
D、不予处罚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知识点: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精神病人
问题 332: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不予处罚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严加看管和治疗。
A、居(村)民居委会
B、精神病医院
C、其监护人
D、社区
确认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知识点: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精神病人
问题 333:陈某盗窃他人财物被公安机关查获,办案民警在调查中发现其15周岁,对陈某应()。
A、免予处罚
B、从轻处罚
C、从轻或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
确认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知识点: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年龄规定
问题 334:不满()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A、14
B、16
C、18
D、15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知识点: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年龄规定
问题 335:甲在4月4日开始出售淫秽光盘,直至同年12月8日被抓获,对甲的追究时效()。
A、自12月8日计算,因其违法行为处于连续状态,追诉时效应从行为终了之日开始计算
B、自12月8日计算,因其违法行为处于继续状态,追诉时效应从行为终了之日开始计算
C、自6月8日计算,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诉时效为6个月
D、自4月4日计算,因追诉时效应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确认
答案:A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30条第1、2款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3年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继续或者持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知识点: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
问题 336:行政案件的追究时效,从()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A、违法行为发生之日
B、危害后果发生之日
C、公安机关受理案件之日
D、违法行为实施完毕之日
确认
答案:A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30条第1、2款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2年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继续或者持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知识点: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
问题 337:对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期限,应当从()起算。
A、最早一次行为或行为开始的那一天
B、最早一次行为或行为终了的那一天
C、最后一次行为或行为开始的那一天
D、最后一次行为或行为终了的那一天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知识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规定
问题 338: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A、6个月内
B、1年内
C、3年内
D、2年内
确认
答案:A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知识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不再处罚的情形
问题 339:听证过程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会作证或者需调取新的证据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当场作出()。
A、是否同意的决定
B、中止听证的决定
C、终止听证的决定
D、延期听证的决定
确认
答案:A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21条规定:听证过程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会作证,调取新的证据。对上述申请,听证主持人应当当场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申请重新鉴定的,按照本规定第七章第五节有关规定办理。
知识点:听证-程序
问题 340:公安机关于6月19日(星期三)告知徐某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徐某未作出表示,对此,公安机关最早可以作出处理决定的时间是()。
A、6月23日
B、6月24日
C、6月25日
D、6月26日
确认
答案:B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09条规定:违法嫌疑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申请。第32条规定,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之时或者日不计算在内。法律文书送达的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期间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违法行为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
知识点:听证-适用条件
问题 341:对违反边防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个人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的,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这里“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处以()罚款。
A、2000元以上
B、3000元以上
C、6000元以上
D、10000元以上
确认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99条规定:“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罚款,对违反边防出境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个人处以6000元以上罚款。对依据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作出的罚款处罚,适用听证的罚款数额按照地方规定执行。
知识点:听证-适用条件
问题 34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若对美国人李某作出以下处罚决定,其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的是()。
A、行政拘留10日
B、限期出境
C、罚款3000元
D、驱逐出境
确认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8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知识点:听证的适用条件-可以申请听证条件
问题 34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作出下列处罚,应当事先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的是()。
A、10日以上的行政拘留
B、罚款500元
C、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D、驱逐出境
确认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8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知识点:听证的适用条件-可以申请听证条件
问题 344:公安机关作出()以及处()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A、吊销许可证500元以上罚款
B、5日以上行政拘留2000元以上罚款
C、10日以上行政拘留500元以上罚款
D、吊销许可证2000元以上罚款
确认
答案:D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8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知识点:听证的适用条件-可以申请听证条件
问题 345:3月5日15时30分,公安机关告知李某拟对其行政罚款1万元。下列关于李某提出听证申请的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A、听证期间届满时间为3月8日15时30分
B、听证期间届满时间为3月8日16时
C、听证期间届满时间为3月7日
D、听证期间届满时间为3月8日
确认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32条规定: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之时或者日不计算在内。法律文书送达的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期间的最后1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1日为期满日期,但违法行为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第109条规定:违法嫌疑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申请。
知识点:听证的适用条件-申请时间
问题 346:张某与赵某系邻居,二人因宅基地问题产生纠纷。两家发生争吵,张某一时气愤,手持铁棍来到赵某家中,将赵某家一辆自行车砸坏,赵某上前将铁棍抢走,张某遂拿起赵某家中的铁锨将赵某打致轻微伤。派出所民警对铁棍和铁锨处理正确的是()。
A、对铁棍予以扣押,对铁锨予以登记
B、对铁棍、铁锨均予以扣押
C、对铁棍予以登记,对铁锨予以扣押
D、对铁棍、铁锨均予以先行登记保存
确认
答案:A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91条规定:与治安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扣押或者扣留。第91条第3款规定,对具有本条第二款第二项、第三项情形的,应当予以登记,写明登记财物的名称、规格、数量、特征,并由占有人签名或者捺指印。必要时,可以进行拍照。但是,与案件有关必须鉴定的,可以依法扣押,结束后应当立即解除。
知识点:证据保全措施-适用条件
问题 347: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中,对于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不得扣押,应当予以()。
A、先行登记保存
B、登记
C、封存
D、查封
确认
答案:B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91条规定: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不得扣押或者扣留。第91条第3款规定,对具有本条第二款第二项、第三项情形的,应当予以登记,写明登记财物的名称、规格、数量、特征,并由占有人签名或者捺指印。必要时,可以进行拍照。但是,与案件有关必须鉴定的,可以依法扣押,结束后应当立即解除。
知识点:证据保全措施-适用条件
问题 348:下列关于办理行政案件中扣押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警在对废品站检查时扣押了疑是赃物的井盖,除制作检查笔录外,还应当制作现场笔录
B、办案民警在某棋牌室当场查获一起赌博案,由于有见证人在场,在制作证据保全决定书时,还应当由在场的见证人签名
C、某小区发生一起盗窃案,被侵害人报警后,派出所扣押了被盗窃的水果一箱,因不易保管,所长决定对水果进行变卖,变卖款暂时保存在派出所
D、民警依法扣押了陈某殴打他人的棒球棍。因为案情复杂,需要延长扣押期限,应当及时电话通知陈某,并说明理由
确认
答案:B
解析:(1)《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43条第2款规定:检查时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制作检查笔录,不再制作现场笔录。(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95条第2款规定:有见证人的,证据保全决定书还应当由见证人签名。(3)《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66条第1款规定:对容易腐烂变质及其他不易保管的物品、危险物品,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在拍照或者录像后依法变卖或者拍卖,变卖或者拍卖的价款暂予保存,待结案后按有关规定处理。(4)《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96条第1款规定:延长扣押期限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知识点:证据保全措施的适用—程序
问题 349: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时,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签名或者捺指印。
A、办案人民警察、辨认人或见证人
B、办案人民警察、辨认人和见证人
C、办案人民警察、辨认人和被辨认人
D、办案人民警察和辨认人
确认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90条规定: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办案人民警察和辨认人签名或者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知识点:辨认的适用-辨认笔录
问题 350:为了查明案情,办案人民警察可以让()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场所或者违法嫌疑人进行辨认。
A、违法嫌疑人
B、被侵害人
C、证人
D、以上三者均包括
确认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85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办案人民警察可以让违法嫌疑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场所或者违法嫌疑人进行辨认。
知识点:辨认-适用的条件
上一页
下一页
gsc@lyga